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結構型商品分離課稅 市場倍增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錦奇/台北報導〕結構型商品在台問世六年,仍屬較冷門金融商品,但自明年起,將改採所得的10%分離課稅,證券商樂觀預估,結構型商品可望因此逐漸獲投資人青睞,市場可望成長一倍,明年規模上看新台幣600億元。

結構型商品因屬衍生性金融商品,雖已開放國內券商承作六年,但仍禁止公開宣傳招募,加上原採所得要併入綜所稅申報,也讓高資產者擔心會增稅,因此每年市場規模大概只有數百億元,遠不及國外連動債八、九千億元規模。

不過,新稅制規定,自明年起,購買結構型商品的所得,無論是價差或是利息收入,都改採所得10%分離課稅,證券業樂觀認為,有助國內結構型商品發展。

寶來證金融市場處執行副總邱榮澄指出,結構型商品分為股權連結型、保本型;前者,等於是投資人賣股票選擇權給券商,賺取權利金,如果看錯方向,則以履約價買回標的股票,適合原本就想逢低買進某檔股票的投資人,有機會在盤整時多賺利息。

後者,則是由券商集合投資人資金,把預估的利息先拿去買選擇權,如果作對了,可以分得更多利潤,如果作錯,至少還可以保本,以目前市況來說,幾乎都是100%保本的商品居多。

券商透露,9月10日台股瞬間暴起暴落,市場有些結構型商品因此提前獲利出場,但如果是客戶自己作股票,不見得來得及低買高賣。

不過,法人也提醒,結構型商品並非穩賺不賠,以股權連結型來說,如果標的股票跌很重,投資人很可能要履約高價買回股票,得不償失;如果是保本型,也要注意分紅規定,總之,應該充分瞭解產品設計,不宜過度樂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