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寄語
(大紀元記者韓婕報導) 近日因為為中共載運大批武器彈藥(77噸軍火)至辛巴威(Zimbabwe/津巴布韋)的中國籍貨輪「安岳江號」,被人權組織「南部非洲法律訴訟中心」 (Southern Africa Litigation Center)告至德班高等法院,未卸貨即被迫離開;之後,辛巴威鄰國尚比亞總統也呼籲非洲各國阻止這艘中國貨輪進入水域,以防船上武器進一...
結束生平首趟的非洲之旅,在返程途中的航班上,腦中一直縈繞著肯亞廣闊大草原及大象、獅子、羚羊、斑馬等眾多野生動物的畫面,也忘不了首度「真正」闖進野生動物世界並與動物們打交道,與動物們近在呎尺相看的驚喜與震撼感。
座落在赤道無風帶上,沒有颱風、龍捲風、地震,島上舉目所及就是大大小小的椰子樹和沙灘。在小小的島上,有海拔二千公尺以上的大狗山,常年雲霧繚繞,盛產可可、椰子、甘蔗。離島普林西比有著美味的鳳梨,漁業資源豐富,石斑一尾五台斤不過二百元台幣,除了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缺少高經濟作物及民生輕工業、瘧疾盛行外,這裡是個九十九分的天堂。
邊境管理處就在旁邊,一棟小小的拼裝屋。辦完手續,走到外頭牽自行車,鬆開橫跨馬路的繩子,繩子輕輕落下,自行車壓過去,就入境馬利了。真是簡樸的邊境哪!馬利這邊的管理處距繩子約二十公尺,也是小型拼裝屋,有三位官員在裡頭。
國際知名的英國旅遊雜誌《Conde Nast Traveller》,近日舉行第10屆旅遊熱點選舉活動。雜誌訪問了3萬名讀者,再將結果交由獨立市場調查機構分析,最終結果顯示最佳旅遊城市,南非開普敦獲選第八名
白色沙漠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西南部,即在與埃及西部利比亞大沙漠相接壤的西部沙漠的北端。越過這片白色沙漠就是縱深幾千公里,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白色沙漠到處都是石灰石,長期分化後,沙漠表面幾乎都是類似被壓得粉碎的粉筆模樣的沙礫。
亞歷山大港的一塊石頭,看盡了這個城市的興衰滄桑。它不是通靈的寶玉,不會幻化人形去歷經風花雪月,它只是一塊被用來作為基石的普通岩石。雖然普通,卻參與、並見證了歷史的起伏與文化的來去。
那些傾瀉而下的急流像無數曳著白光的彗星朝一個方向墜落,其景色之美妙,即使天使飛過,也會回首顧盼!-- 大衛.李文斯頓
從埃及最南之城──亞斯文的尼羅河畔到蘇丹的喀土木地區,存有埃及努比亞建築的許多遺跡,過去這裡曾屬於庫斯王國。努比亞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建築、語言,即使至今,努比亞人仍堅守自己的傳統。想一窺努比亞地區自史前時代起,長達4千5百年的文化演進,可前往座落亞斯文的努比亞博物館(Nubian Museum)。不過光是在亞斯文市區漫遊,就足以感受他們的生活樣貌。
2千5百年前,一名希臘經師寫下眩人耳目的古代七大奇觀清單:羅德斯島巨像、奧林匹亞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法洛斯燈塔、巴比倫空中花園、以弗所阿提密斯神廟以及毛索羅斯王陵墓,他說,心眼所見永難磨滅。
90年代末的一天,當威爾瑪•麥克德米德(Wilma McDermid)乘船在埃及的納瑟湖(Lake Nasser)拖釣時,突然,她感到有魚上鉤了。這條魚的力量很大,差點就讓船突然停下來。威爾瑪試圖收線,她感覺像拖著一大塊水泥。30分鐘後,她終於把魚收到小船的一側,但她卻無法把它弄到船上,她就向一個釣魚同伴求救。
馬拉威位於非洲東南部,全境山湖交織,全國有3/4位於海拔1000到1500公尺的高地上。國土的1/4為馬拉威湖所覆蓋。馬拉威湖為僅次於維多利亞湖及坦噶尼喀湖的非洲第三大湖,總面積達三萬多平方公里。建都於1975年的首都利隆威,位於中部省富餚的農業區。市中心的首都山是政府機關的所在地,在南非的資助下利隆威蓋起了高樓大廈,不過遠離首都的地方大部分仍是缺電的茅草屋...
水加上陽光,簡單的物理現象,遊客便可以看到瀑布彩虹,若自不同視角欣賞,看到的樣貌也不一,淡淡的七彩或橫跨兩岸、或縱深到谷底或如別在峭壁上的髮飾,走動,風姿便不同;步行在園區規劃的步道,攀藤糾結交錯,在冬季的此地,植物以乾枯來因應生存條件的改變,8月走訪,迎面的水氣洗滌連日在沙漠氣候的澳熱,枯水期來訪可觀看瀑布全貌,又不用擔心衣物盡濕;順著園方的動線可一一拜訪...
瀑布的水氣隨風飛散瀰漫,向我席捲而來,同伴們要我趕快跟上隊伍!面對這千載難逢的月光彩虹,雖然知道任何相機無法捕捉到最美的神韻,但是總希望能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慢慢計算曝光量及從液晶畫面檢視呈像,好讓遠方的友人也能分享這天時地利的傑作。有點戀棧的遲疑著,不想太快放棄框住美景的機會,幸好同行的老外也拼命的照個不停,他沒腳架仍然堅持,我有腳架更不能放棄,兩個有伴,嚮導...
歷經千辛萬苦,在下午2點左右終於到達一個沒自來水、沒電的小島;搭好帳,就著攜帶來的簡單裝備張羅三明治,補充體力之後,傍晚進行徒步觀察,獅子的排遺和河馬的吼聲提醒我們與牠們的距離很近,剝落的樹皮殘枝以及滿佈大象搓弄污泥的樹幹,在在顯示此島野性十足,而疣豬的出現更讓我們在夕陽餘暉中頻頻回首。
我們17人,每個人抱著不同的夢前來非洲,有人想一睹紅沙丘的丰姿,有人想從空中俯瞰維多利亞瀑布的壯闊,也有人欲逐野生動物於莽原下,而她——我的團友,一位走過加拉巴戈群島及哥斯大黎加的大自然愛好者,卻是為了一圓造訪Okavango Delta的夢。
保護環境是納米比亞憲法中明文規定的,所以境內有20個國家公園,佔全國領土的13%。而其中的Etosha國家公園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計22,912平方公里,圍繞著一個4731平方公里的鹽沼窪地(Etosha Pan),每年11月到4月的雨季,窪地會蓄水成為湖泊,乾季時,窪地會因乾涸而在岸邊堆疊出層層的鹽巴結晶。Etosha的原意是「偉大的白色大地」,就...
夜裡,我坐在高大刺槐下的椅子上,與其餘的遊客一般,在此守候!這裡是okaukuejo,Etosha(伊托沙)國家公園內一個可供住宿的據點,其原文的意思是「每年都有一個小孩的女人」,也是國家公園內主要的行政機構和招待環境生態保育研究的地方,原是德國(納米比亞原是德國殖民地,於1990年獨立)為了防治北方傳染病的警戒點,1953年之後成為自然保育旅遊的據點。園方...
灰濛的天空籠照著一層薄霧,直覺的將相機藏入Gore-tex中,今早,天未亮就離開營地,抱著上紅沙丘欣賞日出的浪漫情懷,順著別人踩踏的路徑,一訪聞名世界的橘紅色沙丘,偶而頑皮的去開發新路徑,想看腳著地的剎那,微潤的沙丘慢慢崩裂所形成的線條;微光中,層層的沙丘相疊到天際,如同紅色版的潑墨山水意境,清晨在一步一腳印中,我慢慢品味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從北回歸線飛到南回歸線從新生的島嶼到古老的陸塊滿眼的綠意被枯黃的景觀所取代
在埃及開羅的郊外,最易於辨認的地標就是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但是對於頭一次造訪開羅的駕駛人而言,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選錯邊而「誤入歧途」。雖然大多數的駕駛人仍可以憑著道路指示標誌誤打誤撞地找到目的地,但是標示存在,指示的方向正確與否卻是個迷。開羅的居民約為一千七百萬人,加上每年到此參訪的三百萬遊客,總人數相當於澳洲的總人口數,而有趣的是這個城市50% 的人口似乎...
前兩天,鄭元慶受邀在一系列攝影主題演講裡,主講「非洲野生動物攝影」。
珠雞,號稱非洲草原傳奇,身材矮胖卻行動快速,強壯粗大的腳一天可跑三十公里,且非常愛講話、叫聲特殊。
認知上冬季是冰冷的;而非洲的天氣應該是很熱的。那麼兩者加起來——你能想像南非的冬季是什麼景況嗎?
這座陵寢後,花費廿三年時間進行挖掘、清理與陪葬品編目工作。其中比較神奇恐怖的傳說是,八十年來許多進入法老墓的人,無論是考古學家、探險家還是盜墓賊,不久便染上絕症或意外身亡。正應了法老王的墓道裡刻著的著名的咒語:「誰打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的翅膀就會降臨在他的頭上。」
埃及向來以金字塔聞名於世,大大小小金字塔加起來約95座,大部分座落於吉薩西緣的沙漠高原地帶,於是又統稱為吉薩金字塔(Giza),現在已列入全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共有約 9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今年夏播期間,豫魯皖等多省遭遇高溫乾旱,土地乾裂,河水乾涸,甚至深井抽乾、地下水枯死。水利專家王維洛認為,人類應該遵崇自然,否則極端天氣頻繁,漸漸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