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今年四月三十日是越南戰爭結束三十週年。近來世界各地新聞媒體對這一歷史紀念日紛紛發表報道和評論。除了越南和美國以外﹐世界上和那場戰爭關係最密切的恐怕就是中國人了。而三十年後的今天再回首那場戰爭﹐世界上心情最複雜的可能也還是中國政府﹕中國為越南戰爭付出了天文數字的援助﹐也有難以計數的“援越人員”死于越南。中共支援越南的理由是如果美國打贏越南戰爭﹐就會威脅到中國的...
史景遷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教授,去年是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歷史學會主席只有一年的任期,實際上是一個榮譽性的頭銜,具體工作由三位副主席來做,因此他們的任期是三年。在美國歷史學會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漢學家擔任過這個職務。
自九十年代以來,在國際共産主義陣營解體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如何實現對政權和社會的控制成爲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最近我們的幾次節目都和這個問題有關。談到社會控制,很多人都用了“極權主義”這個名詞,並認爲儘管今天共產黨對中國社會的控制已經不那麽“極權主義”了,不再是無所不能無遠弗界的了,但歷史上形成的極權主義的影響仍然存在。這就給普通人提出了一個什麽是極權...
我們在前兩個星期四的專題節目中談了中共是如何利用國民黨統治的寬鬆和集會結社的自由滲透社會,以及如何在它自己統治下過去是絕對不讓任何獨立社團出現,現在還是不准任何獨立的政治性團體產生。從這中間我們可以看到歷史和現實的繼承性:正是自己奪取政權的經歷讓共產黨深深知道不能給人民集會結社的自由。腐敗越是嚴重,民怨越是沸騰,越是不能在這一點上讓步。這就是中共和蘇聯東歐一...
我們上周介紹了邵燕祥先生的一段往事。1946年,當邵先生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初中學生時,他就參加了學校裡的演講會和其它社會政治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對現實的批判態度和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引起了學校中地下黨員的注意,他們開始接近他,試圖將他吸收到黨的組織裡去。
邵燕祥是中國大陸著名詩人和作家,以為人正直和敢講真話而受人尊敬。和我們上個星期介紹過的劉賓雁一樣,邵先生在青少年時期也是很理想主義的,在四十年代後期出於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憧憬在念中學就參加了中共週邊地下組織,後來順理成章轉為中共正式的文藝幹部。
我們在前幾周圍繞著和聽眾李小姐對話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著重談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上臺有沒有歷史的必然性,另一個是中國自九十年代以來道德水準的急劇下降是不是告別毛澤東時代、實行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必然後果。我們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西方的歷史教科書在介紹反法西斯戰爭的時候,從來不說冥冥之中有一個歷史規律或者歷史的必然性決定了法西斯必敗,民主國家必勝,只是說捍衛自由的意志最終壓倒了極權主義消滅自由的意志。歷史是人創造的,自由和奴役都是這種活動的結果。如果我們缺乏爭取自由的意志,相信自由會隨著“歷史的必然性”而到來,那麼歷史就會倒退。我們在推翻清王朝以後又被遠比清王朝更專制的毛澤東王朝統治...
關心中國政治的人最近開始注意到,自從胡錦濤全面接管權力後,在他的卵翼下孵化出來的所謂“團派”在中共省部級的權力再分配中成了最大的贏家,有形成中共“第五代”之勢。在這批新貴中,有一個出身北大叫李克強的更是引人注目,有人甚至說他在“第五代”中處於“領跑”的位置。和這些觀察相伴隨的,是對這個所謂“第五代”的身世和背景的分析。
12月26日,東南亞地區發生了由海底地震所引發的強烈海嘯,給西南太平洋地區國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到目前為止,死難者的數字已經上升到十五萬人。
時光流轉﹐不知不覺又到了年關。在這新桃換舊符的時候﹐我想起了幾年前一個叫哈金的中國作家在美國用英文出版的一本小說﹐題目叫做《等待》。在一個特定的意義上﹐《等待》描繪了現代中國人的處境和心態﹐特別值得人們在送舊迎新的時候去體會。
什麼是極權主義社會?政治學上的解釋是一個政府控制一切社會資源的社會,一個個人從屬於政治權力的社會,一個沒有獨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實體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常常聲稱有一個終結目的,要建立一個單一種族、單一民族、單一階級,或者單一宗教信仰的社會。
近來,《大紀元時報》刊登的《九評中囯共產黨》的系列社論在海內外華人中激起了強烈反響。這些社論以翔實的材料和精闢的分析梳理了中囯共產黨大半個世紀的歷史,駁斥了長期以來它爲了維持自己的權力所散佈的謊言和謬論,爲中國人澄清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還了歷史以本來面目。在中國面臨新的歷史關鍵時刻,這組社論的問世有助於中國人在很多大是大非問題上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近日來﹐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自殺的消息使很多人感到震驚。張純如1998年出版了《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是英語世界第一本比較完整地揭露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軍隊在南京所犯下的罪行的通俗歷史作品。
在二十世紀的前幾十年裡﹐如果你生活在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或者一些內地省會﹐如果你的家庭是小康甚至中上﹐你會感覺到生活的平穩和安逸。你有自己的房產﹐出門用幾個銅板就可以坐人力車﹐週末看戲﹐星期天下館子﹐週圍還有一些同樣生活得瀟灑自在的朋友﹐和他們的聚會更讓你覺得象你這樣的人到處都有﹐這種生活方式不但是現實的﹐而且是普遍的。這就是中國﹐或者至少是很大一部分中國...
最近一個時期﹐世界各國政府和新聞機構都密切注視著美國的大選﹐對誰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抱著不同的期待。世界輿論不但關心由美國政府換屆所可能帶來的政策變化﹐也期待著能看到美國的民主制度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證選舉的公正性。
近日來﹐重慶萬州區發生的大規模騷亂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事件發生在18日下午﹐起因是三個街頭行人之間的糾紛和打斗。這本來是很常見的市井糾紛﹐但由于當事人之一揚言自己是政府的局長﹐不管出了什麼事都可以花錢擺平﹐引起了圍觀者的憤怒。當警察趕來帶走當事人時﹐圍觀群眾認為是在包庇那個“局長” 。“政府局長打人受到警察包庇”的消息傳開後﹐成千上萬的群眾走上街頭﹐堵塞交通...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剛剛公佈﹐美國科學家格羅斯﹑包利則和魏徹克由于在夸克研究中的貢獻而分享了這項最富有世界聲譽的獎金。他們的研究不但對夸克的研究﹐也對宇宙中大量的黑暗物質和強作用力的了解做出了貢獻。
近日來,隨著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和胡錦濤的接任,海內外新聞界和政論人士對中共政局的走向有很多議論和預測。總的來說,評論家們對後江澤民時代的中共在政治改革方面會邁出多大的步伐抱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在自由民主已經成為普世價值的二十一世紀,中共領導人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應該是一代比一代更開明。這種對中共新領導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並不能用一廂情願來概括。
當時在北京﹐對愛因斯坦的批判運動是由毛澤東的政治秘書﹑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親自控制的。但是在文革的左派中﹐以上海為大本營的張春橋和姚文元與以北京為基地的陳伯達明爭暗鬥﹐他們都把批倒批臭愛因斯坦看成為自己增加政治資本的機會。就在北京的運動如火如荼的時候﹐上海也在1969年以復旦大學為中心成立了“上海市理科革命大批判寫作組”﹐筆名“李柯”﹐說要象批判走資派那樣...
愛因斯坦不但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也是人類科學史上可以和牛頓並列的少數傑出科學天才之一。但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毛澤東“造反有理”和批倒批臭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號召下﹐愛因斯坦卻被“揪”了出來﹐成了大批判的靶子。今天在人們對文革中的瘋狂和荒謬逐漸淡忘的時候﹐重溫這段歷史是很有必要的。
連日來﹐布什對反恐戰爭發表的講話不但在美國影響了美國大選﹐而且引起了世界輿論的關注。
最近﹐中國天津女商人趙燕在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尼亞加拉瀑布被美國警察毆打一事引起了中美兩國新聞媒體的關注。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致電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表示要根據美國法律徹底調查打人事件﹐具體負責美國邊境出入境事務的美國國土安全部正在抓緊調查。打人事件發生後﹐趙燕已委託名叫裡根的律師向美國聯邦移民局提出訴訟﹐索取五百萬美元的賠償。
最近一年多來﹐對日關係成了中國民間輿論的熱點。《戰略與管理》雜誌從2002年底開始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對日新思維的觀點。這些新思維包括一些和當今中國對日政策不一致的主張﹐例如淡化中日歷史積怨﹐不壓制日本發展適當的軍事力量﹐支援日本成爲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在亞洲和日本加強合作﹐打日本牌以牽制美國等等。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有一個重要的俄文翻譯叫李越然﹐參加過多次中蘇領導人的會見。根據他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他其實在參加中共之前就已經是蘇聯軍事情報部門的情報員了。
最近幾天,澳大利亞華裔經濟學家楊小凱在五十五歲盛年去世的消息就象一陣冷風,給海內外中國文化和學術界在夏天的炎熱中帶來了一絲寒意。
今天就是七月一日,我黨八十三歲的壽辰。一個七十多歲爲黨服務了一輩子的醫生在黨中央腳下失蹤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他雖然沒有通訊權,沒有上街採購權,沒有接受採訪權,沒有聘請律師權,但卻充份享受著黨中央向全世界驕傲地宣佈的中國人的生存權,儘管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哪裡享受這這種生存權。
共有約 121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儘管美中領導人去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峰會承諾加強兩國人民交流,但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表示,中共實際上在積極採取行動,破壞兩國共識。他譴責中共說一套做一套,「嚴重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