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新年人口流动向看“中国年”的变迁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18日讯】中国送走了新世纪第一个繁忙的新年运输。与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春运比,今年的春运客流并没有出现太大增长,但越来越多的人对目的地有了新的选择。

从一月九日到二月十七日,四十天内,中国交通运输部门发送的旅客多达十六亿五千万人次。过于集中的客流,几乎使中国所有的车站、码头、机场变得拥挤不堪。

据新华社报道,按照中国人的风俗,在外工作或生活的人们大都要赶在新年之前回到父母身边,与家人团聚。这份温情,召唤着人们不惜舟车劳顿之苦。每年新年前后,返乡、返城的人们汇集一起,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流大潮。但在今年的人流中,许多人改变了他们习惯的行程。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联合调查说,今年新年七天假日期间,全国接待旅游者四千四百九十六万人次,比去年新年期间的二千万人次翻了一番。南方城市深圳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有十五万人赴境外过年。

从八十年代末起成为春运主要客流的民工,今年新年有更多的人留在了他们工作的城市,许多回家的民工则压缩了他们与家人团圆的时间。

报道说,在山东省济南市一家酒店打工的薛敏,今年在这座她还不甚熟悉的城市度过了她平生第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新年。这位二十岁的农村姑娘说:“当然很想家,但没有办法,酒店要营业。父母也能理解吧。”

一月二十六日是中国新年过后的第三天,在民工输出最多的省份之一安徽省,大批民工就扛起行囊,涌向车站、码头,南下广东、上海,使得开往这两个方向的客车趟趟爆满。而在以前,他们至少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家人吃过象征团圆的汤圆后,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家。

报道还说,日益增强的社会竞争压力在一点点剥蚀着中国人对家、对新年的眷恋。作家吴若增在《如今过年静悄悄》的文章中写道:“比方说我们最最在意的一年一度的阖家团圆,也因为天各一方且实在难以抽身,而只落得个形单影只。”

新年,这个寄托着中国人对新一轮农时美好期待的节日,折射出炎黄子孙们对土地的一份极为强烈的情感。但中国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在无情地瓦解着人们习惯的宁静生活和家族生活的脉脉温情。新年,在人们心目中,已没有先前的神圣。

农民学专家秦晖说,较之西方的“个人本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称作“家族本位”文化。以阖家团圆为核心的新年是这种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

他认为,在没有广泛的交往与信息、物质与能量的社会交换的地方,人的社会性不发达,因而人们只能是土地、家族的附属物。但现代化的潮流给人们带来了一个竞争的、动荡的、有风险的世界,工业文明的“狂想曲”必将取代农业文明的“田园诗”。

但这种改变显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在十六亿五千万人次的春运人流中,四千多万人次的旅游人数尽管已比上年翻番,但显然还只是凤毛麟角。对于拥挤在各种交通工具上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现在还只有一个情感目的地──家。

“新年不回家和父母团聚,心里会非常内疚。”山东省烟台市一所大学的教师张永武说。

因为妻子身体欠佳,张永武未能赶回三百多公里外的农村老家。为此,他至今仍感遗憾。他说:“除夕之夜,往常热热闹闹的居民楼里的人几乎走空了。那时刻,突然有一种飘零、孤单的感觉。”

尽管回家过年仍是今年中国新年人流的主题,但过年不回家却已经成了今年新年人流的新时尚。

有社会学家认为,随着中国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生活和交往空间的扩大,人们的家庭观会发生深刻变化,个人权利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充满温馨情感的“中国年”,成为人们出门休闲的假日。

相关新闻
【如是网闻】传李肇星暗中联络法轮功 为自己留后路
潘长江叫冤:我不是“网络黑手”
中国迎来个人住房消费时代
镇压法轮功 北京政客豪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