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起草专家解读朱噷基[十五计划]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3月5日讯】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朱噷基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朱噷基在约一万五千字的报告中,分十个部分阐述了从今年开始中国将实施的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十个部分依次是:“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国防建设。

大洋网讯, 这个被外界广泛关注的中国在新世纪的首个发展计划,具有哪些特点和新内容,它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新机遇、新空间,几位参与‘十五’计划起草工作的著名经济学家一一作了解读。   

两会聚焦:起草专家解读十五计划, 结构调整是主线占篇幅最多。   

积极财策适时调整

“十五”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制订规则,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多地直接干预经济生活。

多次参与制订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刘国光教授指出,“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并根据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近期则续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从一九九八年底起在中国内地实行的,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抑制通货紧缩趋势,效果甚为显着。刘国光认为,“十五”前期继续实行一段时间积极财政政策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但是,以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为主要内容和积极财政政策,不能长时间实行下去。按照“十五”计划要求,宏观调控政策要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专家预测,“十五”中后期的中国经济走势有三个可能:

一是将摆脱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阴影,走入正常增长。这样,宏观调控就要采取中性的、不松不紧的政策。

二是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走向新的通货膨胀,这就要求实行适当从紧或者紧缩性的宏观政策。

三是“十五”前期实行一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后,中、后期仍不能摆脱需求不足和通缩的压力,社会投资、民间消费和国外需求仍上不去。

若出现第三种可能,还要不要续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刘国光认为,这就要考虑继续长期实行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一是增加出现财政危机的可能,债务和赤字过大,会导致支付危机,引发严重通胀的危险;

二是资源配置中计划和行政色彩增强,这与改革背道而驰;

三是政府投资效益递减,容易滋生腐败

刘国光指出,由此看来,不能长期依靠积极财政政策来对付持续的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而要着眼于增加非政府的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之形成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并从供给方面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解决。

港商投资内地遇良机

“十五”期间,中国将加入WTO以及一大批重大工程的上马,必为外资特别是港资投资中国内地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为“十五”计划提供“宏观经济政策模型”的中国社科院学-X委员李京文教授说,“十五”时期和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相吻合,按照按照世贸规则,中国将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业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对外交投资实行国民待遇。

李续说,“十五”期间,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北水调”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以及西部大开发中环境维护、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都需要上千亿的投资,这光靠政府投入是做不到的,中国政府将会?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资包括港资的投入。

李还说,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将逐步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这是外资进入的好机会。李强调,港商有多年投资内地经验,因此更具优势。

结构调整篇幅多较罕见

尚未公布的“十五”计划带有一份神秘色彩。参与起草“十五”的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前所长张卓元研究员用四句话来加以概括:“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根本出发点。”

张卓元说,洋洋数万字的报告中,结构调整是最主要内容,占了最多篇幅。

张说,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其中最为强调的是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讲了五条: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好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包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

二、用高新技-X、先进实用技-X改造传统产业,主要是工业。

三、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四、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现代服务业。

据了解,中国以往的每个五年计划都以追求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而且各地互相攀比,层层加码,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十五”计划以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是过去所没有过的。

多次参与经济计划起草工作的张卓元这样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般商品已告别短缺阶段,买方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为满足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提高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新技-X产业和服务业,用高新技-X和先进适用技-X改造传统产业。与此同时,调整地区结构,开发西部,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整城乡结构,推进城市化。

张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新计划的主线,也是中国“入世”的需要。只有很好地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提高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素质和竞争力。

坦承计划有待完善,“十五”计划在编过程中比过往更注意吸收专家、基层的意见,是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计划。但客观地说,计划仍有待完善之处。

这一点,从委员们提交大会的发言稿中绝大多数是针对“十五”计划的便可得到说明。参与起草计划的张卓元也坦承,在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关系上,“十五”计划还可以作更多地完善和探讨。

张续说,在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办?且有效率的事,要放手由市场、企业去办,政府不必事事都管起来。当然,政府对财政投资要很好计划,以便对经济发展起导向和示范作用,但是,政府的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要很小,绝大多数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应由投资者、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依法自主决策。

经济发展面临四挑战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既给中国带来机遇,也必然带来冲击。对中国而言,“十五”期间,既要解决二十世纪遗留下来的一些老问题,又必须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较早介入“十五”计划起草工作的中国社科院学-X委员李京文研究员认为,“十五”期间,中国将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带来的影响。过去,中国经济在许多方面相对独立,眼下中国就要加入WTO,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国外企业大举进入中国,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将密不可分。“十五”期间,国际政治动荡和局部战争还会发生,经济特别是金融危机还难以完全避免。如何防范国际政治、经济动荡带来的影响,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因此,“十五”计划提出,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早采取因应措施。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进入深层次转型期,各种矛盾会逐步暴露出来。如随着企业改组、改革的深入,会出现更多下岗、转岗人员,就业问题将更严峻;随着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社会矛盾会更尖锐。如何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X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也是“十五”计划高度重视的问题。

农民收入下降和就业不足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初期调动起来的农民积极性目前已丧?p尽,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农民一年之中农活时间只有两三个月,其余时间到城里寻找工作,但由于城市就业岗位不足,找不到活的农民就可能滋事,这就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因此,“十五”计划特别把巩固和加强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并提出要为农村改革寻找新的路子,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扩大农民就业渠道。

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与大量低素质的剩余劳动力并存的矛盾。中国人口众多,但高素质人才匮乏且一部分流向海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新的技-X、新的产业蓬勃兴起,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亟待发展,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十五”计划提出,要通过加强现有人才培训和学校培养相结合,以及吸引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人才到中国工作等途径,以解人才匮乏之急。


    相关文章
    

  • 中国军方代表强调准备军事斗争 (3/4/2001)    
  • 两会期间 天安门广场严查证件 (3/4/2001)    
  • “两会”兴奋点:外围人事安排的“热身”运动 (3/4/2001)    
  • “两会”采访昨最闷 焦点看今朝 (3/4/2001)    
  • 大陆两会代表无奈说:这里“上网费太贵了” (3/4/2001)    
  • 两会代表警告:大陆农副产品“红灯频闪” (3/4/2001)    
  • 中共两会抛出的内外政策讯息 (3/4/2001)    
  • 北京天气: 风速高达9级 气温最低-3℃ (3/4/2001)    
  • 《中国六四真相》:北京高层眼中的砂 (3/4/2001)    
  • 北京一市民致2001年两会的公开信 (3/4/2001)    
  • 人大政协代表不甘心永远是“橡皮图章” (3/4/2001)    
  • 上开“民主”会 下边受“管制” (3/4/2001)    
  • 天安门文件,北京高层眼中的砂 (3/3/2001)    
  • “两会”敏感时期 中共密令严防突发事件 (3/3/2001)    
  • “两会”新闻大战急:记者与到会人数1比2 (3/3/2001)    
  • 温家宝掌十五计划 传为朱噷基接班人 (3/3/2001)    
  • 中共内忧连环 制约十五计划 (3/3/2001)    
  • 两会开幕 政协委员爱谈天气 (3/3/2001)    
  • 北京风沙起 “两会”记者苦 (3/3/2001)    
  • 严查记者身份防法轮功发难 (3/3/2001)
  • 相关新闻
    中共严查记者身份
    北京风沙起 “两会”记者苦
    中共内忧连环 制约十五计划
    温家宝掌十五计划 传为朱噷基接班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