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 寻找失落的古滇文明

人气 1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日讯】“这里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断层线,年代大约在两三千年之间。”北京大学城市地理学系于希贤教授,仔细考察了抚仙湖畔陡峭的笔架山后说,“地质学家们研究的断裂层都在百万年以上,数千年以内的断裂层的研究是个空白,而正是这些非常年轻的断裂层,对人类文明产生着重大影响。” 站在笔架山下,遥望抚仙湖对岸同样陡峭的肖山,新近发现的抚仙湖神秘水下古文明遗址恰好在这条断层线上。于教授说:“抚仙湖水下文明遗址,是因湖水上涨淹没还是灾变陷落,这两种可能都存在。”

于希贤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近几千年来,地理环境灾变对人类文化创造的影响。他说,世界各地都发生过辉煌一时的文化创造被灾变湮没尔后又被发现的许多史实。譬如,著名的庞贝城和赫克兰尼城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公元79年8月24日,古城的居民们在盛夏的瑰丽晨光中醒来,海风轻柔,碧空如洗,人们一如往常漫步在街道庙宇之间,谁也没想到一场灾难从天而降,维苏威火山突然大爆发,两座古城很快被固态的火山灰和浮尘掩没了,经过1748年到1911年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再现了庞贝城和赫克兰尼城的原貌和居民罹难时的情景。“沉入海底或湖底的文化遗址也有不少,”于希贤说,如黑海苏乎米海底的凯撒城,大西洋海底的石梯、墙壁、船坞、道路等,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北部40英里的海底金字塔,还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录太湖有城市陷入,等等。衹是前者均被发现,后者至今尚未找到。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抚仙湖水下的古迹到底是什么,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说,现在可以定性的是,这些遗迹肯定是人工形成的物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认为抚仙湖地带有存在人类活动的可能﹔其次,在初步的探测中,发现的东西有“大条石”,是个方面体,规格化的,并且有明显的加工痕迹,每块之间有粘接剂,足以证明是人为而非自然形成。这次水下探测中,潜水员寻找到了大量的巨型石块,综合分析,认为不象是水坝,码头,祭坛、小村落等建筑,推测出更象是一座古城,当然,一切要等到本周日的进一步勘探之后才会真相大白。专家肯定的说,深藏在在湖底的水下建筑物里绝对会有惊人的发现。

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古迹在水底深处呢,专家这样解释,第一,可能抚仙湖是多陷湖,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下沉,但是这需要很多年的积累﹔第二,就是突发事件,动态的自然灾害,滑坡造成的一次灾难,而后一种是最有可能的。专家说,研究考证了最近几百年的抚仙湖地带的有历史记录的资料,得出近五百年内的自然灾害不是造成抚仙湖古迹的原因,即这个水下文物至少是五百年前的遗迹。听到这个结论后,不由得大家不兴致勃勃。

紧接着有的人好奇的问到诸如类似的水下古建筑中国还有多少?专家很兴奋的告诉大家,此次发现是中国有史以来内陆湖泊的水下建筑第一处,可以说是水下考古的一个里程碑吧。专家介绍,中国之大,不可能衹有一处,举个例子,台湾海峡在五万年到五千年是和中国大陆连在一起的的,现在分割幵来,近海处应该有以前人类活动的古代遗存物。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澄江和江川及相邻地区的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地名大都是围绕着抚仙湖陷落一座古城而演绎出来的。当地渔民称水下遗迹为“石龙”,与之相对的山叫石虎山,民谣说:“石龙对石虎,黄金二万五,谁解其中谜,可买澄江半个府”。难道在“石龙”与“石虎”这一断层线上,真的隐藏着澄江的“另一半”,隐藏着澄江不为人知的历史?

澄江的历史沿革,史书仅记载两汉时期设俞元县,往前追寻就如同云南大多数地方的历史记载一样,一片空白。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及昆明羊甫头,有了举世震惊的大发现,相继出土数千件精美青铜器和滇王印。两汉和两汉以前,一个文化灿烂的古滇王国在世人眼前斑斓神秘。今年5月以来,于教授率考察队又在澄江、江川、晋宁以东的陆良、宜良、石林、马龙、弥勒,发现延绵300多千米的“南方古长城”。

考古学权威专家确认它属于古滇文化体系,使用年限至少从东汉到隋唐。这一系列发现,使人们看到古滇文化的博大与恢宏。然而,在古滇国一系列重大发现中有一个重大缺憾: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里?有着高度文明成就的古滇国为何突然消逝?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千古之谜。人们纷纷做出各种假设或猜想。

“可以肯定地说,澄江、江川、呈贡、晋宁、昆明这一片相邻和相连的广袤区域,是古滇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也可以说澄江在古滇国历史上一定扮演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有专家推论,澄江历史上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有着丰厚的经济文化积淀,两汉设俞元县时辖周边相邻地区,元、明设澄江路、府辖区远至建水。这种历史底蕴,现在看来与古滇国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有密切联系。

还有学者这样推论,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出土5000余件古滇青铜器物,而与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出土滇王印,按考古常规看,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就在附近,因为它既不会在墓葬地,也不会离墓葬地太远。而澄江自古人杰地灵,土肥水美,有山有林,宜猎宜渔宜耕。

还有学者从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造型、图案及近水居的干栏式建筑看,认为李家山青铜文物所反映生活环境应有山可猎,有地可耕,有湖可渔,又近水而居。这样的生存环境与澄江的地理生存环境极其吻合。这里当为古滇王国都城的所在地,抚仙湖水下文明遗址当隐藏着古滇国突然消逝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一切最终取决于水下考古的结果。此前的推测、猜想,仅仅是一种有根据的假设,人们企盼着澄江再次有惊世骇俗的大发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江西农业大学宿舍工地发现千年古墓群 (6/1/2001)    
  • 埃及又现距今1亿4千6百万年巨型恐龙化石 (6/1/2001)    
  • 湖南省张家界出土一具明代土家族女尸 (6/1/2001)    
  • 专家记者齐聚抚仙湖欲揭幵神秘水下史前古建筑群之谜 (5/31/2001)    
  • 埃及发现距今5500年最古老木乃伊 (5/31/2001)    
  • 二千年云南湖底古城亮相 (5/30/2001)    
  • 中国云南玉溪:直播抚仙湖水下考古三大谜团将揭开 (5/29/2001)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水下考古将在云南进行 (5/28/2001)    
  • 中国国宝汉兵马俑 修复无方 毁损不少 (5/27/2001)    
  • 山东发现距今4800年的古城遗址 (5/26/2001)    
  • 安徽发现规模最大史前建筑遗存 (5/25/2001)    
  • 文天祥后人故居大夫第考古挖掘-寻昔日花园 (5/19/2001)    
  • 山东费县发现一占地约280亩的大型汉墓群 (5/18/2001)    
  • “新地里遗址”出土稀世珍宝神兽纹玉牌饰 (5/17/2001)    
  • 萨尔瓦多发现八百万年前动物化石 (5/17/2001)    
  • 萨尔瓦多发现19种八百万年前的动物化石 (5/16/2001)    
  • 浙江出土良渚文化末期最大部族墓葬群 (5/14/2001)    
  • 中亚发现新古文明 将改写史书 (5/14/2001)    
  • 美俄考古发现四千年前中亚古文明 (5/13/2001)    
  • 南京神秘“亮楼”之谜破解 地下宝藏仍悬疑 (5/13/2001)
  • 相关新闻
    南京神秘“亮楼”之谜破解 地下宝藏仍悬疑
    美俄考古发现四千年前中亚古文明
    中亚发现新古文明 将改写史书
    浙江出土良渚文化末期最大部族墓葬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