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业扯皮 风景名胜受难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27日讯】 每年3000余万元的门票收入,该由政府收取,还是由企业来收取?过去大约两年时间,在著名的贵州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一直是困扰着当事各方的一道难题。

据新浪财经报道﹐尴尬之处在于,这道难题的出现,居然是在贵州省下决心理顺长期混乱的黄果树旅游管理体制之后。两年以来,有关人士私下用“政府企业打架,各项建设完全停滞不前”来对改革加以盘点。更有人直言形容:黄果树的眼泪在飞。

改革:划了个动人的圆圈

以黄果树大瀑布在海内外的巨大知名度而言,将其比为贵州旅游业的“龙头”毫不为过。过去,由于黄果树风景区地跨安顺市的镇宁、关岭两个自治县,风景区管理处又是个典型的“政企不分”、与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建设、旅游等职能部门都有“交道”的机构,导致景区内诸多矛盾十分突出,极大地制约了旅游产业化步伐。黄果树旅游收获的实际经济效益与其巨大的品牌和景观价值并不相称。

为此,1999年4月21日,作为当时全国第一份旅游体制改革的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理顺我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以“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为原则,以黄果树景区为“近期工作重点”,着手理顺全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7天后,“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与原有的旧体制不同,管委会被赋予了相应的政府职能,包括镇宁、关岭两县部分乡镇的36个行政村在内的11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归其托管。

与此同时,按照文件精神,将黄果树中心风景区内经营性存量资产剥离出来作为国有资本金,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也相应组建。

2000年2月15日,贵州省政府省长办公会进一步研究决定,在对历史形成的省市县三级国有投资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县利益,省及市县分别持有黄果树旅游公司股本的55%和45%,且5年内省让利按40%分成、市县按60%分成,另5年后再按股分成,三级收入全部用于景区建设的再投入,不得挪用。

黄果树旅游公司副董事长李勇认为,黄果树景区的旅游体制改革告别了政企不分,打破了条块分割,又顾及了各方利益,比较合理,堪称“划了个动人的圆圈”。

焦点:门票是否经营性资产

贵州省政府的文件提出了“经营性资产”的问题,但对作为景区主要收入来源的门票收入是否属于“经营性资产”并未作明确界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争议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几乎从双方分头挂牌的一开始,黄果树风景区管委会就一直对由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收取门票提出异议,两年来从未停息。双方各执一词,均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不断反映,大打笔墨口舌官司,其情形一如改革前各“条块”之间没完没了的相互指责。

管委会副书记何忠品及常务副主任韩治平告诉记者,1999年9月2日,建设部城建司在对黄果树景区门票管理权属的答复中明确指出:“门票是政府对风景名胜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利益的惟一体现,也是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重要经济来源门票经营权的转移,不仅使政府失去了必要的保护管理资金,也使国家对风景名胜资源的所有权受到肢解,属于‘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行为。”此外,建设部的其他一些文件也确认门票不属于经营内容。

何说,管委会负有组织实施风景区总体、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社会化服务事业等主要职责,然而,去年,财政税收仅400多万元,而辖区有近800名财政供养人员,门票收入旁落,使其根本没有财力支撑上述工作正常开展。

韩也强调,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会也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对瀑布景观至关重要的周边生态进行建设,两年中安排给旅游公司的4000亩造林任务,1亩也未完成。由于公司对景区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经营,亦令其他投资商望而却步。

据旅游公司方面称,1999年9月,在动用了公安的情况下,管委会曾经收取了两天的门票,后经省里有关方面干涉,方将收票权交还公司。

“假设上海市政府缺钱,会否自己去卖桑塔纳?”对此,公司副董事长李勇用一个比喻开头向记者表示:门票该由谁来收,本不应成为问题。政府既然对门票收入征了税,就说明其已经承认门票是一种商品,如果人家投了资,政府却来坐收门票,哪个投资商还敢进入?既当管理者,又想当经营者,这才是真正的“垄断经营”,谈何政企分开?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为企业搞好服务,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投资环境,而不是“事必躬亲”。企业发展了,政府的税收自然会多起来。

他指出,公司并非如管委会所说的那样,不重视生态建设。公司今年已为此投入约200万元,并且融资3000万元,正准备进行包含环境保护在内的相关建设。同时,整个黄果树瀑布群有18个风光各异的瀑布,目前由公司经营的不过两三个,垄断何在?

问题:谁的观念没有转变

今年4月23日,黄果树旅游公司的陡坡塘瀑布景区开发施工工地被管委会下令停工。据了解,作为双方分歧的具体表现,这样的事情已多次发生。同样被下令停工的,还有黄果树宾馆保龄球馆等工程,而以大型电扶梯替代现有索道的项目进展得也并不顺利。

管委会有关人士解释,对陡坡塘等项目作出停工决定,是因其没有办理某一相关手续,甚至干脆就是无项目立项手续、无环境质量评价、无规划审批手续、无建设施工手续的“四无”工程。按理,在景区内任何开发、经营行为,未经地方政府批准和特许,均为违法或违规。

旅游公司有关人士则称,管委会的行为是“屁股决定脑袋”,如保龄球等项目,系管委会有的人员在管理处时操作的,现在换了位置,竟又倒过来进行查处。

与旅游公司认为管委会企图“以政代企”、“观念需要转变”如出一辙,管委会也指责旅游公司“以企代政”、“尚未从原管理处的旧工作观念和拥有的某些政府职能中转变过来,还习惯于‘我说了算’”。“政企分开”、“观念转变”成了双方共同的“旗帜”。

尽管分歧暂时还没有缩小的趋势,但双方都承认“内耗”、难以形成合力对景区建设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堆的垃圾无人清扫、一度有所遏制的小贩拉客现象回潮、资源深度开发步履缓慢、与环境和谐相融的黄果树新城依然是诱人的沙盘模型尤其令人痛心的是,10年前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失利的两大原因———周边“绿化率低”及“人工痕迹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韩治平以国内类似景区的水平估算,正常情况下,黄果树仅年门票收入就应该上亿元。正所谓因小失大。

一位贵州旅游界资深人士就此评价,观念转变,常常不是一时一地,也不是某几个人、几个单位的事情。也许,只有当事各方共同努力,黄果树风景区的新体制才能有施展魅力的空间,黄果树大瀑布才能止住纷飞的泪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民告官竟告出个“非法机构” (5/9/2001)
  • 相关新闻
    民告官竟告出个“非法机构”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