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IT价值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4日讯】按照专家的说法,IT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作为技术开发的辅助工具,例如CAD;第二个层次是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例如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运营的电子化,解决方案包括ERP、CRM、SCM、知识管理等。

透过悲情冬天来分析,目前的IT应用已经逐步从第二个层次向第三个层次过渡,包括康柏、IBM、微软等顶级IT厂商们正在进行裂变,从纯粹的生产商向应用、服务商转变,无数的传统企业正在进行E化,引进ERP、CRM等管理解决方案。

IT产业一旦进化到第三个层次,便是触动整个经济产业灵魂的时候,IT将从单纯的技术工具变成改变企业经营理念、创新商业模式的革命性推动力。

年初采访王志东的时候,他对IT的美好明天很有信心。现在命运拐了个弯,新经济概念仍然半死不活地悬在半空,而王志东已被资本踢出了局。

My8848董事长王峻涛与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都是IT价值最铁杆的捍卫者,但在全球经济持续萧条的大气侯影响下,王峻涛的声音也开始底气不足,”重估IT价值,这个话题太沉重。我是还有信心,可社会没有了。MMD,我怎么老碰上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那种故事。”

王峻涛不承认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而是将整个责任都归绺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节奏放慢。”对其他行业来说,IT是个投资项目。经济放慢,企业一般先砍投资项目,就是这个道理。IT价值需要靠等待来体现。”

作为IT的旗手,方兴东对互联网的沦落颇为愤愤不平,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个十年中,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革是什么?如果没有互联网的热潮,过去几年IT产业能够如此火爆吗?如果没有这些互联网公司努力的热闹,中国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吸引如此众多的网民?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培养出如此众多的IT从业人才?许多人都在骂互联网烧钱,可是有谁分析一下互联网公司究竟花掉了多少钱?

方兴东的答案是互联网不但给整个中国社会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带来了变化,而且烧掉的几十亿人民币也是中国目前为止花得最有效率的钱。并归纳为”有的钱轻如鸿毛,有的钱重如泰山”。

IT产业的悲情冬天

“总裁任正非《华为的冬天》尚在网上流传,华为的员工又听到警告:那么大的朗讯说倒就倒,何况我们?”7月号的《IT经理世界》做了一个悲情的产业观察:《”巨大中华”的冬天》,在IT业界颇受共鸣。

Webmergers.com的消息说,美国53家网络公司在6月破产,使得过去一年半以来倒闭的网络企业数量超过555家。Webmergers首席执行长米勒表示,网络业的不景气,正从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服务,蔓延至网络拨接、基础设施、以及咨询服务业。

无论是中国区域还是全球一体化,由IT所倡导的高科技产业正集体跳水,曾经风风火火的知识”英雄”们变成了”狗熊”。吴生(应被访者要求,化名)是一家软件技术型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与那些DOTCOM相比,活得还算有些滋味——这位曾在《中国.com》里被热捧的”知识英雄”说,”IT活在非常痛苦时期,我不敢冒尖乱讲话。”

吴生对IT价值评估甚至没有多少信心,”目前整个IT产业处于国际性低迷,大家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很难谈什么未来和前景。我相信IT企业近期都会很低调,所以你采访都会很难。其实你可以写一些边缘性的报道,例如IT人的悲情故事,特别是DOTCOM的下岗人员重回传统企业时的情感落差,估计会催人泪下。”

吴生懮心仲仲的是,”现在所有IT公司都面临着共性问题:第一是融资无望;第二是市场不景气;第三是当年全社会拱起来的费用居高不下,费用刚性并不随市道相应回落;第四是人心不定。”

金融操盘下的新经济

6年前,美国《商业周刊》经济学主编迈克尔.曼德尔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6年后,当新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时,还是《商业周刊》,还是曼德尔,却率先对新经济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在一篇《下一次调整》的专题文章,集中探讨新经济是否即将出现向下的拐点,用颇长的篇幅摘登了曼德尔即将推出的《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大萧条》一书中的主要观点。

中国经济学界的”异类”学者薛兆丰,曾以与方兴东挑战微软相争锋而闻名,他认为纳斯达克这两年的升升降降,原因在于美国联邦储备局害怕千年虫问题对2000年产生影响,因此放松银根,使货币总量上扬,直接导致两个股市都上扬。当千年虫问题没有产生影响时,联邦储备局又收缩银根,于是股市又掉了下来。薛兆丰强调的是,”传媒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传媒只关注到联邦借钱给银行。”

“IT一度是美国股市里新鲜而重要的题材,最有冲击力,人们被IT的技术所震憾与吸引。但人们忽略了一点,商业成功的基础是降低成本,而不是纯粹的高技术。Microsoft技术不是最好的,它在市场成功的诀窍在于兼容性。IT产业低迷的教训是,许多CEO是技术出身,他们在技术至上的氛围下迷失了方向。”

薛兆丰相信更大的原因出于IT股的承销商。”IT股的承销商及股评家在利益结构上有很大的漏洞,他们与股票分析师是同一班人,对客户的评估报告与卖多少股票挂钩。美国国会现在正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你如何解释雅虎的价值可以超过波音?虽然经济学家不会解释,但这个世界没有奇迹。”

正如曼德尔所总结,新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还是一场金融革命,而正是这一点使新经济非常脆弱。

潮起潮落的”经济周期”

方兴东总结IT价值轮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经济不可逃脱的规律:经济周期!

吴生相信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是产业性、世界性、全局性的问题,是”蝴蝶翅膀”效应,尽管最近高科技股略有回升的趋势,但估计还会再一次探底。”前天高盛一个分析师在英文财经杂志中做了一个判断,说目前已确认经济走势是L型,我看要走成U型,应该还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期。最近还在风传国内的二板今年也不上了”。

对于思想者而言,预测未来是件很有趣的事;但对经济学家来说,预测未来却有点痛苦。薛兆丰说,”现在股市的下跌,我觉得差不多已经探底。但我无法预测IT价值的明天,去年经济学家汪丁丁写文章说纳市会升,现在证明错了,预测错了。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我们只能说NO,说不知道,张嘴一说就列入了股评家行列。经济学的结论是,不能预测,’掷’飞镖等于’扔’飞镖。”

尽管未来不可预测,但并不妨碍我们对IT的未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互联网周刊》一名记者最近采访了一些传统企业,深感信息化的高潮还真的远远没有到来,随便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传统企业的钱比去年的.COM公司都多,因此,他相信IT产业肯定会有新一轮腾飞。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一家知名IT媒体副总编”国家领导人不是说了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倍增器。IT产业还不至于就低潮了,未来还会有几次潮起潮落。”

现在IT似乎成了”票房毒药”,因为很大程度上我们有一种误解,以为IT产业就是Internet,就是PC,就是电子商务。随着IT产业Internet时代的正式来临,IDC国际数据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谢亦冰重新定义了IT概念:IT定义的演变给最终用户带来的变化更加现实,用户会改变过去基于产品的IT消费方式,而迅速转为基于解决方案的消费。

事实上,目前的IT产业正处于一个蛰伏期。今天的低迷,也许只是为了酝酿明天的新一轮发力。可以肯定的是,IT产业的未来价值绝对不可低估。按照专家的说法,IT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作为技术开发的辅助工具,例如CAD;第二个层次是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例如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运营的电子化,解决方案包括ERP、CRM、SCM、知识管理等。

随着互联网第一轮“泡沫”的破灭,表层上看大大小小的.COM尸横遍野,无数的IT“精英”们下岗回归传统企业。但透过悲情冬天来分析,目前的IT应用已经逐步从第二个层次向第三个层次过渡,包括康柏、IBM、微软等顶级IT厂商们正在进行裂变,从纯粹的生产商向应用、服务商转变,无数的传统企业正在进行E化,引进ERP、CRM等管理解决方案。

IT产业一旦进化到第三个层次,便是触动整个经济产业灵魂的时候,IT将从单纯的技术工具变成改变企业经营理念、创新商业模式的革命性推动力。

等待下一个临界点

“错误的方向比错误的速度更可怕”。这句话应该成为IT行业的警句,当年王安电脑的衰败就在于其错误地判断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IT产业的未来与竞争,更多将体现在对产业未来的判断能力,而资金、技术、速度都已变得次要。明确了IT的未来走向,前面的风景便不再扑朔迷离。

《三联生活周刊》经济部主任陆新之逢人就说,假如新浪倒下了,下一个新新浪便会脱颖而出,就像王志东出局,还有汪延顶着。“IT价值重估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现在的行业低谷和淘汰很正常,也很有必要。世纪初的汽车和采矿行业都有过这样一种大淘汰的过程。有网站倒闭,但是这个行业已经投入的资金和培养的人才绝不会被浪费。这样的积累非常有意义,对于未来的良性发展显然是必不可少的经验。亚马逊就算倒了,只是股东的失败,但是日后同类新起来的尼罗河或者密西西比公司就可以在降低成本和谋求盈利方面有所提高。记得我在采访北方电讯的时候,他们提到,在2000年他们投入的研究经费是同行里面最多的,这些投入在未来将会逐步发挥作用。”

调整期同时也是下一轮发力的酝酿期,像北方电讯这样进行逐步转型、调整的IT公司越来越多,中国许多如吴生一般的IT企业亦重新拟定发展策略:对内抓经济上的开源节流,通过节流来稳定人心、士气。对外则行动低调,趁低潮期多结识合作伙伴,多作商业调查,寻找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市场机会。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调整。但调整期需持续半个月、半年、一年、两年还是需由新一轮的经济复兴来拍板。

对于投资人而言,“疯钱跑了,傻钱缩了,聪明钱仍然留下寻找机会。”在经历了非理性狂躁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崩溃所造成的经济短期振荡之后,IT技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作用便会显现出来——投资人也在低潮期努力地寻找、预测下个经济周期可能出现的商机以及投资方向——全球经济萧条,使投资人手中大量的闲散资金急于寻求突破点,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难解释近期中国频频出现的短暂而热闹的“投资热”,如宽带、电信、媒体。

《财富》杂志的声音是,泡沫沉淀后,投资者认清了,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概念,而是技术生命,去年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式如P2P、B2B,如今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P2P被理解为寻求赢利渠道,而B2B则被理解为回归本色。

与网络”泡沫”时期所不一样的是,投资人的要求开始务实,已经彻底告别”眼球”,开始关心企业的现金流和业务成长性。

不可忘却的纪念

“问问天 问问地/还有多少里/求求风 求求雨/快离我远去/山也多 水也急/分不清东西/人也多 嘴也多/讲不清道理/怎样说 怎样做/才真正是自己”…IT产业今天的无能或者明天的激情,有点象摇滚老青年崔健的那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如方兴东所言,我们对今天的IT价值似乎应该有一个明确而理性的评判:“判断互联网应该多用市场的眼光,才不至于屡屡陷入‘今天批评昨天,明天批评今天’的怪圈。由于形势所迫,互联网业界的大多数公司都不可挽回地走向失败,真正成为‘先烈’。但是,这两年互联网为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纪念。”

走过昨天是为了习惯明天,告别昨天是为了走入明天。重估IT的价值是希望IT的明天会更好。IT产业要走的还有很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塞迪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IT行业下滑不止 雇员工资不升反降 (7/24/2001)    
  • 裁员阴影有压力 IT人士别让弦儿绷得太紧 (7/24/2001)    
  • 中国软件业:蛋糕能够做多大? (7/24/2001)    
  • IT人才30岁事业才刚刚幵始 (7/24/2001)    
  • 评论:偷换良“芯” 你将输掉老本 (7/24/2001)    
  • 大陆业界人士口出狂言:IT业五年内将超过美国 (7/23/2001)    
  • Napster败诉后客户减少1/3 (7/21/2001)    
  • 南非富商将成第二名太空游客 (7/20/2001)    
  • 华盛顿邮报:高瞻否认为台湾做间谍 (7/20/2001)    
  • 美国白宫官方网站遭到“代号红色”病毒攻击 (7/20/2001)    
  • 美国电视公司NBC脱口秀语带种族歧视 (7/19/2001)    
  • 美顶级名校医学实验 妇人死亡 (7/18/2001)    
  • 康柏推出配备Itanium CPU的服务器 (7/18/2001)    
  • 全球网站裁员风暴涉及内地 北京IT人去留两彷徨 (7/17/2001)    
  • 评论:大陆OICQ的财富博弈 (7/17/2001)    
  • 评论:给“芯片热”泼点冷水 (7/17/2001)    
  • 6月美国网站排名揭晓 PopUp广告受宠 (7/17/2001)    
  • 日经新闻:Fujitsu、NEC今夏将减少晶片产量 (7/16/2001)    
  • 宽频上网服务每年可为美国经济贡献5000亿美元 (7/16/2001)    
  • 时评:全球IT业挣钱难,花钱更难? (7/16/2001)
  • 相关新闻
    时评:全球IT业挣钱难,花钱更难?
    宽频上网服务每年可为美国经济贡献5000亿美元
    日经新闻:Fujitsu、NEC今夏将减少晶片产量
    评论:给“芯片热”泼点冷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