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萨虎山死而复活了心愿

莫求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福州有位孝廉名叫萨虎山,因他的家族世代以制盐为业,所以他就当了当地盐业运输组织的头。因为食盐在古代属于官方管制产品,绝对不准私贩的,所以他免不了要和官府打交道,再加上萨虎山为人平和正直,所以当地官员们大多与他关系处的不错。

一天,当地衙门里的会议即将结束时,忽然传来了萨虎山去世的消息,众位官员们决定在会后集体前往萨家探丧。他们一进萨家,忽然惊讶的看到萨虎山正从屋里走出来迎接他们。众官员顿时愕然,萨虎山则笑着说:“诸公以为我真的去世了?”众官员不能回答。他又接着说:“死确实是死了,而生则是暂时生罢了”然后他就给官员们解释了一番:

“昨天中午我坐着打瞌睡,忽然看见一个官差拿着传票来拘我,我就跟着他走。到了城隍庙,才意识到这里不是人间。看见一个官差似曾相识,但忘记他的姓名了。问他原因,他说:‘过一会你自己就知道了。’
  
不一会,城隍神升座。皂隶领着我进去。城隍神对我说:‘有一件事,需要你来对质。某年月日,有一个贩私盐的人被送到龙溪县杖毙,你还记的吗?’话没说完,只听见阶下有个盐贩呼冤索命。我说:‘那个时候我是在盐公所,盐快(专门抓私盐贩子的捕快)抓了一个私贩,我把他送到了县里,确实有这事。盐快抓私贩,这是他的职责;盐公所把私贩送到官府,也是职责所在。私贩是否应当被杖毙,应该问那个时候的县官,不该问这个时候的我。’
  
城隍神说:‘其实知道您无罪,但是依照冥间的法律,必须当事人双方对质,事实查清了,才能结案。以前因为您的寿数未尽,才拖延到今天;现在您的寿数已尽,所以才把您传来,做个对质。案子已经结了,没有您的事了。’回头一看,私贩不见了,我也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但我还是又上前恳求说:‘我还有两件事没有处理完。一个是朋友把他的孩子托孤于我,我已经把孩子抚养大了,但没有为他办完婚事;另一个是我还有些财产,别人欠我债的欠条装满一盒子。这里面有能够偿还的,也有不能偿还的,只有我才知道。如果不管什么情况,将来子孙都向他们去索债,贫穷的人就受苦了。请给我两天的时间,办完这两件事。’城隍神体察我的善心,就给了两天假,并让小吏送我回来,所以半夜里我就苏醒了。今天我已让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为他完婚;又把不能还债的人的欠条还给他们。两件事都办完了,明天我就又要死了。”
  
众官员又问道:“那您死后又将如何?”萨虎山说:我已经问过小吏了。为人如果行善,则来世比今世要好;如果做恶,来世就不如今世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丝毫不爽。在此萨虎山敬告诸公:大家好自为之。说完他就和大家握手,郑重告别。次日,他便安详的去世了。

看了这则记载,真是让人感叹:人死绝不如灯灭,轮回转世、善恶报应真的存在;“无神论”真是一个可笑的谬论与邪说啊!萨虎山告诉大家: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丝毫不爽。由此想想那些跟着中共邪党做坏事的人,特别是那些跟着邪党迫害法轮功学员的人,其生命面临的将是多么可怕的恶报啊。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着善恶有报的道理立刻停止做恶,善待法轮功学员,并声明退出邪党的一切组织。

(资料来源:《庸闲斋笔记》)
转载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传唱过一首名为《苏武牧羊词》的歌曲,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歌词尤其激励人心。此歌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产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今天我就讲一讲“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义道德,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信守诺言,所以有“一诺千金”的成语。而且古人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想着回报,不能忘恩负义。《太平广记》中就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末年,郑畋和西门思恭之间注重仁义的事迹。
  • 唐朝时,有牛生从河东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过华州时,在一个乡村小店里投宿。那天下大雪,牛生让店主人烧汤、烙饼,一会儿有一个人衣衫褴褛,也来投店。牛生怜悯他,要和他一起分吃,那人说:“我穷的弄不到钱,今天空着肚子走了一百多里路了。”连着吃了四、五碗,之后躺在牛生床前的地上睡着了,鼾声象牛叫。到五更天时,那人摇醒牛生,连连催促说:“请相公到门外来一会儿,我有重要的事要说。”
  • 皇上屡次颁布恩诏,乡官想报官府,为她领取粮食布匹,她都坚决辞谢了。有一年,官府又要为她请求旌表,建立碑坊,她死活也不同意。
  • 清朝雍正年间,河北清苑县,有位知事(官职名)姓邵,他为人廉俭正直,家里穷得叮当
    响。但他很有智慧,破案有方。人们讲他“是把心思才能,都用在办案上了。”当地人都
    称他是“邵青天”。
  •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三岁丧母,是靠穷 苦的奶妈费氏,抚养成人的。长大后,先是以卖画为生,后在穷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读 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随后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
  • 清代,南阳县的杨二相公,以拳术高超闻名。他能用自己的两肩,把装满粮食的船扛起来;几百名旗丁用竹篙刺他,只见竹篙寸寸断裂。
  • 青州有个盗贼,偶得骏马一匹,日行五百余里,经常骑着它夜出行动,凌晨即返,人们谁也未曾察觉。某夜,这个强盗半路上碰到一个老人,骑着牛慢慢走,牛背上有只布囊,看起来沉甸甸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