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拜金至上 媒体把自己越做越小

唐浩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1月04日讯】“现在的记者跟整型医师、美容师没有两样,都是收人家钱、帮对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媒体现在是政府的宣传部门、企业财团的公关公司。”几位坚守台湾新闻界20多年的资深记者,近期不约而同地对笔者感叹地这样说。

新闻媒体曾自诩、也被期许为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外的“第四权”,并以“社会守门犬”的姿态来守望社会、监督权势、服务公民大众。但今天的媒体实况却几乎背道而行,反而越来越像是专门服务政商权贵的侍应生。

过去,在党国威权时代,造成台湾媒体不自由的压力来源是政治力;今天,在民主法治时代,政治力对媒体的干预虽然有所消减,代之而兴的却是商业力。面对政治力的箝制,媒体泰半还能发声批判、力争言论自由与读者“知的权利”;但面对商业力的干预,媒体不仅噤若寒蝉、少敢揭露,不少媒体还对此甘之如饴、甚至主动前迎。越来越多媒体的座右铭成为“营利至上”,不再是“读者至上”;他们为了赚钱获利,选择向金钱利益靠拢,悄悄疏远了公众权益,甚至是社会正义。

举例来说,目前建筑业与连锁超商服务业是台湾媒体最主要的广告来源,所以在媒体上几乎见不到任何不利于他们的报导与言论。事实上,某大业者近期便曾发生危及公共利益、民众权益的事故,但最后几乎所有媒体都选择沉默不语、视而不见,只怕得罪业者、断了财路。

再者,大型连锁超商也掌握媒体产品(如报纸、杂志)的铺设通路,因此更是许多媒体追逐笼络的对象。业界便盛传,某些媒体举办的产业调查或颁奖活动,常刻意将大型连锁超商的调查成绩或排名“向上调整”。

媒体的“营利至上”取向,也让政府部门见缝插针。政府跳脱以往用军警法令来箝制媒体的威权手法,转而以“置入性行销”或“整合企划广告”为名,用政府预算来购买媒体广告,借此达到影响媒体言论的效果。部分政府单位甚至还花钱“赞助”、或与媒体“合作”办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影响媒体言论,或为政府首长购得在活动上发言的一席空间。

不仅如此,中共当局也看准台湾媒体的“求钱若渴”趁虚而入,不仅透过民间企业力量来收购媒体或介入媒体运作,同时也扩大银弹攻势,大花中国百姓缴的纳的税金与外资企业注入的资金,用来招待台湾媒体到中国大陆各省市做公关参访的媒体团,或者堂而皇之的花钱买报导,来为中共政府或官员歌功颂德。业界透露,参与迫害法轮功甚钜的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便花大钱找来台湾媒体做专访,帮自己涂脂抹粉,也对台湾人民进行思想统战。

台湾媒体的拜金潮,不啻是因小失大。虽让自己一时赚进银子,却将自己的声望、权力越做越小,最终将永远失去读者对媒体的信赖,以及政商权贵对媒体的尊重。@

相关新闻
唐浩:民主政治之误 媒体有责
唐浩:秋虹
唐浩:秋虹 人气 3
唐浩:静念
唐浩:静念 人气 2
唐浩:京城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