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艺术家巴黎展台客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罗苑韶巴黎14日专电)3个从台湾来巴黎驻村的青年艺术家13日晚在西帖艺术村(Cite desArts)联合演出,为巴黎异乡台客的欧洲体验生活作一个注脚,与其他国籍艺术家交流台客创作风。

晚会定名为“1979”,标示3名艺术家出生年份,他们是丁昶文、林惠君和吴耿禛。

在一个两层楼高的楼中楼工作室中,丁昶文在一楼主要空间展出食物装置作品,在两个错置不等直线的两个桌上,放上一盘盘白菜、青花菜、扁豆、豆腐和烧煮卤汁的热锅、珍珠奶茶等等食物。

这个食物装置作品桌上立有黑轮长棒,凝聚视觉焦点,整个装置邀请人来吃桌上食物,尝试其间嗅觉和味觉。

吴耿禛在一面墙上展出剪纸作品,一张红色百元新台币、一张红色百元人民币镂空剪出民俗图案,在建国百年前夕,作品名称就是“为此起彼落的100这数字而作”。

吴耿禛利用另一面墙,以3个萤幕展出影音作品“在巴黎,我的焦虑无法翻译”。影像中间一个人在腰部系上一条红绳,两侧有人用力来回拉扯。作品想要反映的是,一个外国人在巴黎面对生活、官僚体系行政要求、语言等等困难,不断遭拉扯的困境。

他进一步解释,同时也想表达台湾的国际地位,没有定位,在美国和中国等大势力间拉扯摆荡。

丁昶文和吴耿禛两人都是第一次到欧洲长住。丁昶文表示,人到国外生活,不像在台湾外食很方便,首度体会“食物”在生活中所占地位和重要性。

他的创作脉络在试探感官,这次便是试图以嗅觉和味觉让人实地接触台湾──对他来说,吃是最直接的方式,“因为想到台湾,第一个就想到吃”。

以大提琴作即兴演出的林惠君现场配合设计录音,演奏10分钟即兴曲“就是11”。留学德国的她初学法语,在自己母语中寻找类似发音硬记法语,利用发音误会与同音字,在不同语言间形成趣味。大提琴还间奏一曲台湾民谣。

3名年轻艺术家都在思索台湾主体性,同为文化建设委员会第11届视觉和表演艺术人才出国驻村及交流计划入选艺术家,到巴黎驻村6个月。在巴黎相识,联合展出台味创作。

林惠君2011年1月另将发表即兴作曲音乐会作为驻村成果展,届时由其他两个男生丁昶文和吴耿禛负责舞台设计。

相关新闻
台湾艺术家录影作品  巴黎展出
巴黎办美学研讨会谈台湾艺术家
台湾艺术之光 江村雄国际沙龙得奖作品展
以色列与真主党关系紧张 美攻击舰前往地中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