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教育?如何教育?评影片《成长教育》

诸葛明阳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英国影片《成长教育》(An Education)获得了今年奥斯卡奖中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3项提名。坐在电影院里,听着难懂的牛津英语,看着上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的社会场景,感觉离自己很遥远。而故事本身似乎也是一个老套子:情窦初开的少女被江湖老手的阔男所骗。但当整部片子快要演完时,我却受到一种强烈冲击: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结局,一种让你不知是喜还是悲的感受。

影片没有高潮,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但却非常细腻。凯芮‧穆勒根(Carey Mulligan)饰演的珍妮,把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心智早熟的16岁女孩诠释得入木三分。为了能过上流社会的生活,珍妮和她的父母都希望藉考入牛津大学而实现这一愿望。然而彼得‧萨斯加德(Peter Sarsgaard)饰演的成年男子戴维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珍妮原有的循规蹈矩的生活:高级社交场所、名画拍卖会、浪漫的巴黎行……,原本想通过考上名牌大学而实现的奢华人生,瞬间都成了现实。既然婚姻能给自己带来这一切,那为何还要上学呢?珍妮傲慢地放弃了学业。她的父母也以为钓了个金龟婿,而窃喜不已。然而正当诸事顺利,珍妮却突然发现戴维是个有妇之夫。

圆梦的婚姻和学业都失去了,整个家庭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懊悔。看到此,你似乎已看到了一个悲剧的结局。然而影片却出现了你意想不到的结果:珍妮的老师宽容地接纳了她,使珍妮再次发愤,终于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这一切并没有给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带来任何喜悦。面对兴奋不已的同学,珍妮得装着是头一次来到牛津,得装着从未去过巴黎……。

影片结束了,但却给观众留下了一串悬念:珍妮将来会成功吗?会幸福吗?她能对她将来的心上人“谎话到底”吗?我不知道珍妮和她的父母是否已经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首先是利他的、有益社会的。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那么即使你拿了博士学位,成了专家学者,你真的会幸福吗?社会真的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好吗?

就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同时,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了,《教育成长》与所有奖项失之交臂。但“如何教育孩子,自己如何成长”这一主题却永远牵动着每一个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63岁的茂伯(林宗仁)参与电影《海角七号》演出,演活了“茂伯”,开创事业第2春,成了当红炸子鸡,时间满档,在拍摄公视“爷奶抢时间”推荐短片,问他现在心中最大的梦想,他有感而发地说:“希望一天能有48小时!”
  • 由导演范建国执导,金巧巧、周浩东主演的教育电影《美丽妈妈》近日在甘肃省庆阳市的周祖陵正在紧张的拍摄进程中。作为一部以庆阳民俗文化和黄土文化为背景,反映离异、再婚家庭子女及其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主旋律题材影片。金巧巧在剧中扮演一个后妈的角色,戏内戏外对待“儿子”天天是尽显母爱,巧巧更有感而发自爆很想做妈妈了!
  • 忆儿时偕家人赴郊外梅园游赏,乍遇数十株白梅绽放。一片香雪海,美若众仙下凡,惊艳之余,有感而发,试作七律一首……
  • 为人父母的您,是否曾想过您给予的爱,孩子接收到的那种感受是爱吗?我曾经问过家人,知道我爱他们吗?每个人都说知道我是爱他们的,但心里的感受却似乎都不是爱!先生说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压力;儿子说我给的是种知识;女儿说是啰嗦。您呢?您知道您给的爱,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吗?
  • 悲伤治疗大师WilliamWorden在他的学说里强调“没有人能杜绝悲伤,除非他没有爱”。无怨无悔的母爱,创造了契机,也带来了希望。
  • 隔代教育是指老年人帮助子女带孩子,近年来似乎变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 过度受宠的孩子,终究难以长大、难以独立,而那些不受父母的宠溺,懂得力所能及的做自己能做的事的小孩,反而能炼就大气魄,也更容易功成名就。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