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末代会考放榜 有喜有忧

人气 635
标签: ,

【大纪元8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真、郑丽驹香港报道)陪伴香港人走过70多年沧桑岁月的中学会考制度,随着昨日最后一次放榜画上句号。由于新制的中学文凭试并不可以报考10科,16名新鲜出炉的十优状元将成为香港历史上的“末代十优状元”,他们为获得佳绩而激动不已,又对香港这项“会考旧制”的集体回忆感到不舍。几乎每一个十优状元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有母亲甚至辞职照料孩子,终于盼得儿子成才,激动不已;而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成功升学的学生则和相伴的家长百般滋味在心头,未来几天将为中六学额奔波。

在今年12.2万名考生中,有16人考获8科A级及中英文5*级成绩,成为10优状元,其中包括12男4女,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他们大部分来自传统名校,其中圣若瑟书院占4名,皇仁及拔萃女书院各占3人,喇沙书院有2人,英皇书院、圣公会林护纪念中学、圣保罗男女中学、观塘玛利诺书院则各有一人。符合入读中六成绩要求即6科或以上合格的考生共有58,699人,较去年多出0.7%。


今届末代会考共诞生16名十忧状元,其中港岛区传统名校皇仁书院有3位,分别为谭嘉裕(左)、赵致远(中)、郭捷彬(右)。(摄影:邝天明/大纪元)


十优生郭捷彬获父母到场打气。他们一家是八十年代大陆移民,母亲郭太今年特别辞工在家,陪伴儿子度过会考,对儿子获得佳绩激动不已。(摄影:邝天明/大纪元)


皇仁十优生赵致远和妈妈合摄。(摄影:邝天明/大纪元)

皇仁同班三子登十优榜

过往一直盛产“十优”的港岛区传统名校皇仁书院,今年由谭嘉裕、赵致远和郭捷彬三位同学上榜。他们是同班同学,对同时登榜喜上眉梢。在校长李乐然口中“数学非常优秀”的谭嘉裕,两年前已代表香港参加第九届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获得金奖,上月还作为香港代表队六名成员之一,参加第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夺魁。他说,没有料到自己会成为十优,但对于考获好成绩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好像平时考试一样,尽自己能力去表现自己就可以了”。

另外两名十优生都有家人到场打气。郭捷彬一家是印尼归国华侨,81年由大陆云南申请来港。郭父来港后从事运输行业,收入不高,要养大两个儿子“非常艰难”。郭母早年一直辞职在家照料郭和哥哥,但近两年逼于生计外出打工,今年适逢小儿会考,郭母思前想后,决定再次辞职专心照料儿子生活。昨日获悉郭考得十优,一家人激动落泪。

感谢慈母伟大母爱

郭捷彬激动地说:“我要多谢妈妈,她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妈妈从小都爱惜我,对我的性格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他又说,现在最想报答父母的,不只是言语上的感谢,而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不是想我做些什么,而是希望我开开心心做一个好人。”

郭母眼望着儿子成才,感触良多。她说,辞职在家并不是想给儿子压力,而是希望陪伴他走完会考的路,对儿子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将来服务社会”。


最后一届会考昨日放榜,今年有16名考生考获十优成绩,12人是男生,4人是女生,其中拔萃女书院有3名十优生。左起:苏奕嘉、余煦彦和陆恩。(摄影:潘璟桥/大纪元)


女拔萃校长刘靳丽娟(摄影:潘璟桥/大纪元)

至于位于九龙的拔萃女书院,成绩仅次于皇仁,有三名十优状元,全部都是理科生,而六优以上的尖子共有18个。十优生余煦彦原本以为只得6A,没有想过居然成为10A。她说,自己在校内的成绩并不突出,对考到十优又开心又惊讶。她中四时也有参加其它课外活动,学敲击乐、去游泳,成功秘诀就是劳逸结合:“上课时要留心和抄笔记,有时我读书1个半小时后,会休息15分钟至半小时,这样不容易分心,效果比较好。”十优生陆恩说,她靠平日努力温习,不会临急抱佛脚,家人没有给自己压力。
另一位十优生苏奕嘉,不喜欢被标签为末代会考生:“因为会增加压力,无论新制或旧制,只要努力读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她又坦言始终喜欢旧制多一点:“其实我挺喜欢会考,因为可以容许我们考十科,有更多读其它科的机会。”

备考之余不忘运动减压

同校的郑栩荧读理科考到7优,她是学校田径队员,平时用跑步来减压。母亲郑太说,家长对子女紧张是必须的,但也要给他们一些空间。“过分紧张的时候做父母就要疏导她,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看戏或和她聊家常,使她放松一下。”

吴靖文考获八优,除了温书之外,一直都有做运动如游泳,平时晚上11点就睡觉,很会分配时间。她很开心得到这样的成绩,也表示多谢父母。

对于女拔萃在末届会考的表现,校长刘靳丽娟说:“我们很感恩,成绩维持一贯的表现,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太大压力,那只是一个制度,我们的馅是一样。”今后考试制度转变,考生们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明年实行新制,同学会读4个主科:中、英、数和通识教学;另外根据她们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再多读3、4科。她说:“培育学生是我们的责任,在我们心目中只要学生尽了力,她取得她应得的成绩,她在我心目中就是状元。”

至于该校学生的升学意向,刘校长就说,绝大部分学生会选留原校,有少数会去外国升学。“英文科全部学生都合格,我们的优良率达到98%,超过一半的学生是5星。中文有99.4%学生合格,有一个可能失手。数学全部合格。”


考生父母紧张地帮忙子女选报升学志愿。(摄影:邝天明/大纪元)

剩余学额不足四千

考得好成绩固然开心,但拿不到理想成绩,有考生则心情沉重甚至大哭。皇仁书院的莫亦凡来学校拿成绩单后,一言不发,家人在旁安慰他。他对记者说,只考到30分6A,没有达到之前预期的8A,虽然仍可以升读原校,但很不开心。“考试前身体不好,一直病,所以没有发挥得很好,成绩比预想的差了好多。”

许许多多不在名校就读的考生,远远没有攀上他的运气。一名入读九龙塘学校的女学生,只考了13分,当场大哭起来,家长也难过不已。但面对失落,同学之间也往往互勉自强不怠。

今年公营学校的中六学额只有26,150个,连同直资、国际学校和私营学校的中六学额共有3.4万多个,即有2.4万多名符合入读中六最低要求的考生要另觅出路。经过昨日一轮冲刺,中六收生程序第二阶段第一部分结束,全港6个联招中心停止运作,剩余不足4千个学额。

沙田及大埔中学剩余逾300个学额;观塘及黄大仙有约200多个学额;中西区同新界北区的学额较少,不足100个。

第二阶段第二部分今早9时开始,考获14分或以上的考生,可到仍有学额的中学申请入读。

会考至今逾70年历史

香港中学会考肇始于1935年,当年由香港大学始办全港中学毕业会考,至今逾70年历史,期间曾分办英文中学会考及中文中学会考等。至1978年,即 33年前才确立由新成立的考试局接办的现代会考制度,1987年首次容许考生报考10科,自此每届十优状元皆成为社会焦点。其中2006年会考放榜共有25名状元,是历届之最。

根据考试局提供的资料,过去33年由考试局举办的中学会考,共有4,370,000人次报考,报考人数最多一年为1993年,有172,321人报考;历年合共评卷35,000,000份;超逾950,000人次参与历届会考的考评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温哥华商人售 行李箱贴纸 犯罪图案引关注
“会考宽频”为考生放榜纾压
港教育局不建议考生重读旧中五
刘烨:《硬汉2》票房好就生宝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