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价格升高 联合国警告粮食危机

人气 4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1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孙晴综合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5日发表的最新报告显示,在糖、谷物、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去年12月份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价格飙涨并超过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2010年12月份与一年之前相比,谷物价格平均增加了25%。

多种因素推高谷物价格

粮农组织的高级经济顾问阿巴锡安表示,粮食价格的飙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需求方面,世界人口持续增加之外,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对谷类需求增高,普通家庭食品多样化亦反映在对肉蛋奶类以及食用油的需求增加,这些因素也都间接推高对粮食的需求总量。

2010年,全球多个粮食主产区遭受不同的灾害天气,导致主要谷物产量下降。俄罗斯夏天的数百场森林大火使超过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五分之一的土地绝收;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过量降雨令小麦作物收成大受影响;南美阿根廷延续的高温旱情则推高了国际玉米期价。

此外,2008年的全球油价飙涨也促使许多国家转向生物燃油开发,导致玉米供不应求。

主产国优先自保 进口国压力更大

在粮食短缺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包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策略,优先保护国内市场价格稳定。如果2011年度全球自然灾害继续影响粮食主产国,预料在此情况下主要粮食进口国压力会更大。粮农组织在报告中表示,2011年全球谷物收成需要至少增加2%才能抑制价格上涨。除非各国努力增加粮食耕种面积,否则粮食价格上升的趋势还将继续。

中国在1996年后,随着土地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显着减少。1996年至2008年的12年间,中国耕地面积连续12年下降,净减少1.25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农业大省。 与此同时,在国内需求增长的压力下,中国粮食进口逐年上升。以大豆为例,1995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的大豆主要出口国,但1996年以后中国逐渐成了大豆净进口国,2010年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60%。

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相对稳定

所幸并非所有的谷物价格都在2010年大幅升高,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对大米价格相对稳定表示欣慰。大米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大米是亚洲和非洲30多亿人口的基本食品。国际米价在2008年曾一度涨至每吨1000多美元,现降至每吨535美元。

但中国国内市场在2010年全面爆发的通货膨胀中,米面价格与蔬菜、肉类、食用油轮番上涨,大部分超市内东北大米已经突破每斤4元的高价,按人民币汇率折算每吨近1200美元。 ◇

相关新闻
【新纪元】中国粮食危机
中国粮食危机
中国粮食危机 人气 88
肖明:南昌粮库火灾背后浮现粮食危机阴影
全球暖化导致粮食危机加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