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专家”脸皮厚 再唱高铁任我行

人气 17

【大纪元2011年10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金靖报导)“7.23”动车追尾给民众造成的伤害还未平复。近日,体制内“专家”又开始对中国的高铁大唱赞歌,号称“速度最快、技术最先进,谨防技术失窃,要注意加强反间谍工作。中国需要高铁,世界需要中国的高铁。”

但股市的行情不难看出,南北车融资困难,业绩存隐忧。业内专家表示,当局皮厚不知羞,又在忽悠民众。

高铁再唱赞歌 五毛“专家”皮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在做客《视说新育》栏目时声称:中国高铁现在在全世界运营里程最长,欧洲、日本的厂商一方面污蔑中国高铁设备生产商窃取他们的技术,另一方面,私底下又企图动用工业间谍窃取中国高铁技术。

梅新育称,在经历了温州高铁事故的打击后,中国高铁、动车在欧洲等发达国际市场仍然取得了一定突破。中国向海外出口的不仅仅是高铁设备,更是中国的高铁标准。如果中国能先人一步,那么在全世界通行的就是中国高铁标准。

在9月27日的第九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大会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沈志云放言称:“7·23”动车事故主要是责任事故,中国一定能在更短时间内恢复良好的发展势头,京沪高铁迟早要跑回时速350公里,或许还能进两步,跑到380公里。他表示,中国需要高铁,世界需要中国的高铁。

市场不买账 南北车日子过得很纠结

据《酷基金网》报导,受“7•23高铁特大事故”影响,中国南车股价一路走低,从7.38元/股跌至9月16日的4.61元/股。9月17日,中国南车公布新的定向增发方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

但是,在原定增资案中,社保基金曾承诺认购50亿元,在新方案中,社保基金的认购承诺已不见踪迹。市场对于新的增发方案也并不“买账”,方案调整后不到三周,南车股价再次跌破增发价格,最低探到4.39元/股,为近两年来的价格低点。这也使得中国南车的融资之路再陷尴尬。

“7•23”铁路事故,令中国北车股价走势陷入困境。中国北车股价从6.5元的位置一路下挫,9月5日中国北车收报4.43元,盘中最低下探至4.40元,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低价格。

资金紧张,业绩存隐忧

《酷基金网》报导,中国北车8月26日公布中期财务报告,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但是应收账款过大、短期借款过多、经营现金流为85.8亿元,均显示公司现金流的紧绷状态。

中国南车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虽同比增长85.08%,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9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2亿元增加了71.7亿元,负增长高达1378.84%,暴增近14倍。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却为负,说明公司经营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当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长期明显低于净利润时,业内常常将其视做企业的预警信号。

专家评析:又在忽悠民众

原铁道部直属企业设备安全主管詹姆斯(化名)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共宣传口径再次大转,“7.23”事故报告没出,问题隐患没认真查找,已经开始又回到唱赞歌的阶段,重新肯定高铁,背后利益集团之大,超过想像。”

詹姆斯认为:“当局根本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意识,还在掩盖。国产化本身就是照抄照搬后,还在用进口核心部件组装,竟然害怕老师回来偷,自作多情,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詹姆斯分析道,大多数中国大陆产品出口的背景,都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太大,无人接单,中国才拿下来,价格很低,技术等级也低,根本不是击败了什么对手,实际的支出也非常高,很难讲是否赚钱。

詹姆斯透露,国内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产能严重过剩,国内订单根本吃不饱,不去国外找订单,企业根本无法存活,和整个中国目前经济状况很类似,如果不出口,就得关厂,出口就只能低价。

(责任编辑:李熙)

相关新闻
中国官媒揭露铁路工程招投标内幕
静思:“和谐号”唱出了中国社会的不和谐
铁道部打死都不能说的高铁秘密(二)
温州动车事故报告未按时公布 民间质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