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梅屋的一段如烟往事

谷风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

今年的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不仅海峡两岸举行各项庆祝活动,连远在日本的传媒也在这天报导了有关中国辛亥革命以及孙中山的事迹。日本东京新闻在九、十两日连续在国际版以“辛亥革命一百年中台两岸的现状”为题,解读两岸政权、国民对辛亥革命不同的认识,并总结出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在一党独裁的中国大陆可能再次萌芽,拿出中国的成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来预测中国大陆未来的情况。

日本在赞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事绩的同时,也披露了孙中山与日本人梅屋庄吉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友情。

梅屋庄吉1868年在长崎出生,是当时日本电影业界的活跃人物,他从事于电影制作和进口业,并创做了他惊人的财产。1895年他在香港经营一间照相馆,这年一月五日,孙中山拜访了梅屋,并向梅屋吐露如果不推翻清朝,中国可能陷入被西方殖民化的危机。坦诚、毫不隐瞒的对梅屋道出自己立志革命,打倒腐败的清朝的计划,且恳请梅屋从旁协助。孙中山与梅屋的会面,实乃由一位英国的传教士,也是孙中山的老师詹姆斯医学博士从中牵引。梅屋是詹姆斯在香港最值得信赖的人。梅屋在十四岁时便曾远渡上海,亦在厦门生活过。他对中国的热爱与情结是可以理解的。孙中山对中国当时现状的忧虑心情引起他的思想共鸣,是激发他终身致力、支持孙中山在中国立志革命的原因。他向孙中山承诺:“你尽快出兵革命,我以财产支援你的事业。”梅屋作为孙中山忠实的盟友,并且终身遵守他的誓约,把他从经营电影业里的盈利作为孙中山的革命资金。那时孙中山是三十岁,梅屋是二十八岁。

在支撑孙中山搞革命运动上,梅屋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从武器来源的情报,到武器的收购、储存等,他都全力为孙中山做到完美无缺。购买武器的全部费用固然由梅屋承担不用说,他还尽量持续为孙中山提供大量的现金来支援革命军,现金不足时还向朋友写票据来聚集资金。

1904年五月,由于有人向香港当局密告梅屋支持革命军,他不得不出走到星加坡。在此,他展开了他的电影事业。对他的电影事业有着莫大帮助的是在此居住的华侨所创立的“兴中会”,那是当地华侨支持孙中山革命的秘密团体。华侨对孙中山的推翻满清革命运动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梅屋帮助孙中山搞革命之事,促使他们不惜为梅屋的电影事业四方奔走,如提供土地、筹措必要的资材、为电影宣传等。

1905年6月,梅屋结束了在星加坡的事业,他拿着手头的50万元日币(按现在计算约四亿日元)回到日本,归国后马上在东京设立一个电影振兴事业公司,致力于电影制作,开始走入了电影界行业。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这一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了中国革命同盟会。

孙中山自1895年以来,七年中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但都不成功。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终于推翻了满清,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了梅屋的耳边,他惊喜到跳起来,为了想把孙中山的革命功绩记录在胶片里 ,他马上召集摄影师们动身前往中国,且毫不吝惜的捐赠出十七万日元(现在约一亿日元)给当时在武昌的攻防作战的战士。

1913年2月,作为革命英雄的孙中山来到日本,与相隔八年的梅屋又再见面。梅屋对孙中山只说了一句“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在香港发誓“我以财产支援你的事业”之后十八年,梅屋回想起那些流逝的岁月,一股热流顿时涌上心胸。在日本各地举行了欢迎孙中山的宴会,梅屋与孙中山并肩坐在一起的纪念相片现在仍保存下来,对孙中山来讲,说明了梅屋有着怎样的存在感。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实权却掌握在袁世凯手里,为了推翻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孙中山迫不得已又再逃亡到日本。1913年8月,梅屋热情的接待孙中山,并为他提供一间住宅,全面照顾他的生活费及活动费。更有甚者,梅屋还为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牵线人。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仪式亦是在梅屋家的大厅举行。中国大陆对日本人帮助“国父”孙中山的“美谈”一直没有提及,大陆人知道梅屋其人的更是少之又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只留下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就逝世了。梅屋对孙中山的死一度意志消沉,为了表达敬重孙中山的遗志,他做了四座3.6公尺高的孙中山铜像打算送到南京,广州,澳门等地。梅屋与第一座铜像在1928年抵达中国南京,安放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操场。

孙中山去世九年后,1934年11月23日,梅屋也结束了他六十六年的生涯。他是迄今为止唯一对中国革命事业贡献最大的日本人。梅屋的曾孙小阪文乃今年被邀请参加十月九日在北京举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会,会后他称,日本人帮助孙中山革命的事绩,战后由于中日间的复杂关系,几乎没有被提到过,希望今后在中国、台湾、各地能够把其曾祖父的功绩与走过的足迹在举办展示会上呈现出来。

--转载自看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2日电)国父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公开批评中共扭曲国父思想,并指江泽民曾表示愿资助她1000万美元(约新台币3亿元),被她拒绝,因为“他们要修饰,但这是愚民”。
  •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直致力于宣扬中山精神和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日前怒斥中共,不仅贬损国父孙中山,而且还出于政治目的,利用和篡改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从而实行愚民政策。
  • 国庆日前,中山大学展出“孙中山先生与美国”特展,未曾公开的历史文件和照片一一呈现,记录国父孙中山在美国的足迹,民众可借此了解台美之间的开国友谊。
  • 日前,湖北六位八十岁老人计划上书,呼吁当局尊重全球华人心声,将在天安门的毛泽东像取下换上孙中山像。近期,中共在天安门放上孙中山像,民众争相合影,学者表示,大陆的“孙中山”热,说明人们正在抛弃共产极权,向往民主。而中共内外交困,是在捞救命稻草,尽管孙中山的革命与毛泽东共产革命南辕北辙,但都是“革命”,中共既想纪念作秀,又惧怕“闹革命”,陷于尴尬。
  • 值此辛亥革命爆发百周年之际,“国父”孙中山的名字及其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一再被提及,并见诸于海内外多家媒体。毫无疑问,谈中国近现代史,谈辛亥革命,都不能不谈孙中山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此外,正是孙中山培育出来的领袖蒋介石,在其去世后,秉承其遗志和精神,不仅成功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而且率领全民族抗日直至胜利,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此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终于在几十年后实现了孙中山的遗志,让台湾变成了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
  •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今年10月10号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黄花岗》杂志等十多个组织星期四在美国国会举办研讨会,纪念和回顾辛亥革命,并对中国的民主未来进行前瞻。
  • 100年前的10月10号,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那么100年来的历史风云既成了今天的现实,中华民国的政权在台湾,而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中国大陆。那么这两个政权哪一个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精神?辛亥革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的革命?它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对中国的历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
  • (大纪元记者唐文综合报导)10月9日,中共高层高调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中共官媒与各大门户网站对此大肆宣扬。学者纷纷解读,认为中共此举,是“叶公好龙”、“统战意味明显”;“其纪念内涵完全偏离了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学者表示,中共独裁专制下的当今大陆,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被摧毁,精神层面远远不及民国时代;中国大陆还没有完成建设现代国家的使命,“离民主共和有很长路要走”,而中国民众“三退”、解体中共的浪潮,为中国提供了现实和可行的和平转型道路。
  •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共产党也道貌岸然地办起了庆祝大会,江泽民还格外露脸“赏光”,但是这个纪念大会实在是丢尽了共产党的脸。
  • 刚才我们谈到了中国的现状,以及当时辛亥革命前的这种社会现状,您认为这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另外,辛亥革命的精神是中华民国继承下来,还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下来了?这两个政权之间,谁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精神?那么辛亥革命在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