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兰碉堡到郑氏王城

利凡
font print 人气: 12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1年10月28日讯】
15~17世纪是欧洲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船队出现于世界各处海洋上,积极寻求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1624年,荷属东印度公司(VOC)登陆台湾,将之作为东亚贸易转运站,与中国及其他地区进行转口贸易,将中国等地的香料、生丝运回欧洲贩售。荷兰占领台湾后,为巩固台岛对外贸易的枢纽地位,于是在今台南安平地区兴建“热兰遮城”(Zeelandia),以便与荷属东印度公司于印尼雅加达的总部联系。

荷兰人建造的热兰遮城,属西方棱堡形式堡垒,城四周分布棱堡和半圆形堡垒,上置炮台,是城内主要攻防力量。城分内、外两层,方形内城部分是行政中枢所在,外城目的在加强内城防卫,呈长方形制。城中房舍、仓库、教堂、医院、商业建物等公共建筑俱全,繁盛一时。

荷兰领台数十年后,由于治理方针引起台湾汉人不满,进而反抗,1652年爆发“郭怀一事件”。事件弭平隔年,荷兰人在赤崁竹城基础上,以红砖叠砌起坚如磐石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与热兰遮城互为犄角。该城主体为四方形,东北与西南角各置凸出“棱堡”,棱堡四角皆有瞭望亭,为圆顶六角柱型建物。

1661年,郑成功一举通过鹿耳门港道,越渡台江内海,首先攻下普罗民遮城,将普城改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衙门,即俗称“赤崁楼”。1662年,郑成功又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建立起汉人政权,同时也将该城改为“安平镇城”,即今日“安平古堡”,由于郑氏王朝三代统治者均驻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往事越千年。恍惚间,几千年有起有落、有兴有衰,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历史已然走过。中华民族在历经了数十个朝代,创造了无比灿烂辉煌的文明后,却在经历了外侮和诸多的磨难中,最终走入了一个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
  • 中国的君主制从采集、渔猎文明开始,贯穿农业文明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君主制从酋长联盟开始,经由以氏族为主体的酋长邦国组成联盟,推出共主,逐渐根据经济的发展形成封建共主制,之后发展为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大一统国家格局,其中加杂着王道政治与王术政治的角逐。
  • 据《古春风楼琐记》记载,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隋书》中称为“流求”,《元史》中写作“求”。据说该岛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包围着,最初有一对夫妇住在岛上。
  • 台湾民俗文物馆在皇历七月前夕,针对民俗鬼月提出研究指出,自古七月不是鬼月,是大吉月;因明太祖朱元璋想占七月吉时为帝王所用,派人假冒道士卖符,散布谣言说,七月鬼月天将降祸。由亚洲大学承办的民俗馆,考据了历代七月民俗相关资料,在馆区制作20面为鬼月正名的文化看板,从皇历7月1日起,展出一个月。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刘佐护送母亲和弟弟们一起北上,渡江时大风骤起,当时刘佐十五岁,他哭着祷告上苍说:“我愿意替代我的母亲和弟弟们去死。”风愈刮愈猛,刘佐准备投水自尽,以自身去替换母亲和弟弟们的平安。撑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后,经过精心的选址,紫禁城建在北京的中心位置,因为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必然要居于人间的中心。从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的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檐牙高啄,一景一兽无不透露着豪迈、大气;它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肃穆庄严也无不体现出天子的至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