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访缅临近 习近平会缅甸国防总司令掩颓势

人气 3

【大纪元2011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穆清报导)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即将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的前夕,中共方面试图挽救颓势,11月28日,中共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到访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兰。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暧昧的请记者看新闻稿

外界高度关注美国调整亚太策略下缅甸军政府与中共的关系。评论认为,缅甸军政府显然不愿意一味依赖中共作其附庸,但也不会骤然放弃和中共之间的关系。

中共显然不愿意失去对缅甸的控制权,在外交困境和美国的围堵下,中共官方媒体新华社引用习近平的话说,中缅两国军方还应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中共自我欺骗地表示“老一代领导人建立的友谊经受住了国际局势变化的考验”。

在周一(28日)的记者会上,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有关中缅会谈是否与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本星期晚些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有关系时,洪磊非常暧昧地请记者看新闻稿。

中共是缅甸军政府“全天候朋友”

多年来,中共一直是缅甸及其军人统治者的“全天候朋友”(all-weather friend)。缅甸政府1988年镇压民主抗议者,备受国际社会的谴责,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严厉的经济、贸易和政治制裁。但中共却在外交、投资和武器等方面向缅甸军政府提供支持。

外界有分析表示,中共和缅甸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不信任且互相利用的状态下,缅甸利用中共镇压国内民主力量,中共扶持缅甸共产党。此次,中共呼吁中缅加强军事合作,也是想再拉拢缅甸给美国看。

美联社引述前美国驻缅甸首席代表、亚洲协会高级顾问克拉泼(Priscilla Clapp)的话表示,缅甸一直对同中共的关系感到不是很舒服,作为平衡,希望发展同其它大国的关系。他们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就是一个选择。

缅甸可能两边“要价”

新唐人时政评论员文昭对大纪元表示,缅甸长期处于一种封闭落后贫穷的局面,而他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都有较大发展,对于现政权来说非常不利,目前发展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融入世界非常重要。

文昭分析:“缅甸不愿意一味地依赖中共,成为他的附庸,对中共新殖民主义扩张,资源掠夺越来越不满。但对国内的政治开放,军政府还要掌握在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军政府有自己的政权利益在,同时也有它的历史罪行在,所以缅甸并不会骤然放弃和中共之间的关系。”

文昭表示,缅甸军政府此举也可能是想与美国谈判的时候,利用中共作为筹码向美国要“高价”。

战略要塞 中共恐惧美国国务卿访缅甸

缅甸是中共的能源输入国,包括矿产、森林、天然气、石油、高速公路等。连接中国西南到缅甸海岸的第二条输油管计划,这个连结可使中东和非洲原油更便宜更安全地运送,免去通过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长途又危险的路程。

中共一直希望控制缅甸来保证其在马六甲海峡上的航道安全和庞大的经济利益。

去年以来,缅甸举行了选举,并开始释放部分政治犯,还解除了对民主派领导人昂山素姬的软禁。缅甸最近还停止了一项与中共合作的大坝工程。

香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外交政策研究员任越对美国之音表示,克林顿国务卿对缅甸的访问,这件事的新动态绝对是中共政当局要密切关注的。

美联社:接触缅甸战略意图 抗衡中共影响力

据美联社报导,克林顿国务卿同缅甸政府及反对派领导人的会晤,将能帮助缅甸政府减少国际上的孤立,减少对中共的依赖。报导说,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的外交姿态(diplomatic overtures),其部分战略意图在于谋求扩大美国同经济上充满生机的东南亚的关系,以此来制衡中共。

华盛顿民间机构“美国支持缅甸运动”(U.S. Campaign for Burma)的倡导主任詹尼弗•奎格利(Jennifer Quigley)说,美国同缅甸政府接触,是缅甸从去年11月大选并于今年组建民选政府后,出现的“进步迹象”,并非是挚肘中国。

她说:“从中共方面来看,值得指出的是,缅甸政权有意同美国发展关系,是抗衡中共在缅甸的影响力。”

缅甸向中共发出不依赖中共的重要信号

美联社报导称,中共在缅甸的影响力使得广大缅甸人滋生反感。缅甸总统吴登盛最近突然叫停中共帮助兴建的密松水电站项目。吴登盛表示,这个缅甸和中共的合作项目将淹没面积广阔的土地,破坏缅甸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的水流,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

文章说,在美国积极努力同缅甸政府进行接触之际,吴登盛的决定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缅甸并不依赖中共。奎格利认为,这已经开始逐步成为缅甸政府和人民的一个共识。

美联社的分析认为,美国同缅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缅甸所谓的“民选”政府仍需要完全同缅甸反对派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姬和解,释放政治犯,并同少数民族实现和平。在此基础上,美国行政当局才能说服国会,取消对缅甸的制裁。不过,即使缅甸政府放松拳头同奥巴马政府握手,也不要指望缅甸会一夜间发生政治变革。

仰光从富丽堂皇到破败孤立的滑落

路透社报导,现在的仰光就是军政府近半个世纪统治下其孤立和管理不善的一座伤痕累累的纪念碑。缅甸军方1962年通过政变上台,并实施铁腕政策。

仰光曾是缅甸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这里没有摩天大楼,时不时地电力中断,不断老化的建筑、没有豪华的购物中心,没有地铁系统,其人行道上满是坑坑洼洼。

20世纪初,缅甸曾经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大英帝国殖民地中的一颗耀眼明珠。雄伟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在仰光拔地而起,百货商厦充斥着欧洲进口商品,人们涌入气派的电影院。

1948年脱离英国独立时,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大英帝国时期的光彩。

仰光在二战期间遭到了日本占领者的蹂躏,但独立后的缅甸不断发生叛乱,军方在1962年的政变中上台执政。时任领导人奈温(Ne Win)采用的“缅甸式社会主义之路”令该国全面国有化并陷入全球孤立。

相关新闻
貌强:缅甸政府对昂山素姬与非缅族众原住民的策略
昂山素姬可能会参加缅甸补选
缅甸将释放更多囚犯
《华邮》:大坝疑虑多 缅甸叫停中资水电项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