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北京捐赠马其顿校车的前世今生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2月06日讯】2011年11月,校车问题在中国两度成为新闻。

导致校车成为新闻的原因如下: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的一辆校车因超载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时间校车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批评指责声还未消散,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消息传出,正好外交部于10月下旬解密了一批档案,公布了1976年以前援助110多个国家地区的资料,于是网友用“援交部”来贬称中国的外交部,批评北京在校车问题上“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外交部倒也处之泰然,在11月28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洪磊称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是履行国际责任。

令中国人想不通的是:一个人均收入高于中国的欧洲国家为什么要中国援助?这“国际责任”之说从何而来?——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世界2010年人均收入榜上,马其顿排第90位,人均收入为4483美元;中国排第91位,人均收入4382美元。

其实,中国援助马其顿自有缘由,所谓“国际责任”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台湾当年在李登辉与民进党执政时期,与势头甚旺的北京在国际上争取“国际承认”的这段历史。当时,台湾在北京的强势挤压之下,为了争取“国际承认”而不得不开展饱受北京诟病的“金钱外交”,马其顿当年就是台海两岸竞相争夺的一只“香饽饽”。

马其顿建国历史不长,1991年11月20日该国颁布新宪法,宣布自己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方才成为从原南斯拉夫宣布独立的4个共和国之一。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马其顿为联合国第181个会员国,国名暂定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10月12日,马其顿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时台湾由力主“台独”的李登辉执政,李希望为台湾争取一些国际空间,于是向为摆脱经济困局苦恼不已的马其顿政府许诺,只要马其顿与台湾“建交”,台湾会立即援助马其顿政府3亿美元现金,另外还将在马建工业园,投放10亿美元长期投资。 马其顿政府遂于1999年2月9日宣布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北京绝不容忍这种双重承认(即承认“两个中国”),在马其顿宣布与台建交的同一天,中国政府即宣布与马断交。随后不久,中国罕见地使用了安理会成员国的否决权(大多情况下中国投弃权票),反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这个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延长驻军6个月。

马其顿与台湾建交后的两年,不断面临北京的威胁利诱。终于在2001年6月12日正式恢复曾中断的与北京的外交关系, 此后台湾对其停止援助。这两年当中,台湾共给予马其顿1.5亿美元的援助(另一说法是1.7亿)。

我对十余年前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有不少穷国用这种方法在台海之间渔利,先与台湾建交获取经济援助,尔后又在北京更大的诱惑下与台湾反目。马其顿当时之所以对台湾特别重要,估计源自这一因素:当时世界上共有28个小国承认台湾政权,它们大部分分布在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以及非洲。但马其顿从地理上看则是欧洲国家。对台湾来说,是其在欧洲外交的“突破”性进展;对北京来说,则意味着欧洲“失守”。是以马其顿成了台湾双方出大价钱争抢的“香饽饽”。

相关新闻
并联:观《大陆新闻解读》之‘中共赠马其顿校车,卖国求支持’有感
陈破空:关于校车,官方想说些什么?
哈佛专家弗格森:2021年的欧洲什么样?
世界开发援助大会 中共“援外”引非议:“不合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