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二十三)

王维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

黄万里指出,钱正英(后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水利方面是外行,是外行的行政领导,硬要充当内行领导技术,这是自找苦吃注。这击中钱正英要害,因为钱正英在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中是专家,在专家中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黄万里没有听这位宗嫂的劝阻,而是积极地投身到三峡工程的评价之中。黄万里在没有一元钱科研经费的情况下,撰写了多篇关于三峡工程的重要科学论文,它们是:

──《论长江三峡大坝建设的前提》
──《怎样决定三峡大坝是否修建?》
──《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
──《关于长江三峡砾石输移量的讨论》
──《关于长江三峡砾石输移量的讨论(续)》
──《吁请长江三峡大坝即日停工!此坝决不可修!》
──《关于长江三峡修建高坝可行性问题》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杨铁笙说:“一个国家做一项重大工程决策,投入上千亿元的超级工程,涉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等,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论证是十分重要的。从黄先生的情况来看,他有截然相反的见解,为什么不可以给点科研经费,给点必要的条件,让他深入进入研究呢?哪怕这个研究结论可能是错的,为了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密,为了留有适当的余地和空间,也并非完全多此一举。”

黄万里三次上书

一九九二年以后,黄万里三次给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写信,陈述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道理:

第一,在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的造床质是砾卵石,不是泥沙,修坝后将一颗也排不出去,十年内就可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延伸,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现报告假定砾卵石不动,以泥沙作模型试验,是错误的。

第二,中国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也合适。中国所缺的是供水足够地区的耕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

第三,三峡大坝经济可行性是根本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每千瓦投资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方法是错误的。

第四,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虽然有些帮助,但效果不大。蓄清排浑的代价是使排洪工程加大,守堤防汛期加长,而所利用的电能大减。长江防洪迫在眉睫,应该浚治。

黄万里要求中央领导给他三十分钟的时间,讲解其中的道理;但黄万里直到去世,也没有得到江泽民和中央领导的回应。

一九五七年在黄河三门峡工程争论上,黄万里还有七天的时间,可以公开发表意见,舌战群儒,然到了三峡工程争论上,他连三十分钟的机会也没有。

一九九四年底,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一九九五年黄万里悲痛写下“哭长江三峡大坝开工”诗一首:

生在江头吞海口,心忧三峡坝工久。
东来云气满巴蜀,西仰江流灌畦亩。
衍溢淫浸焊生物,含泥润溽滩涂厚。
江南江北仓廪实,溪沟遍通九州阜。
巨舸远洋直驶汉,千吨汽艇万渝走。
湘资沅澧云贵川,坡陡能丰足称首。
纵遇漏天蛟龙虐,长堤千里差堪负。
环球巨浸一何多,独此优游世罕有。
三峡谷深流亦丰,招来造坝建奇功。
拦洪发电兼添航,诏谓人间第一工。
孰料此江床满石,火成鹅卵逐流中。
巫山着意催云雨,江水亡情沙石冲。
库尾沉沦渝港塞,延伸溢岸泛涛洪。
楚王愁看移民苦,迁鲰争功胁众从。
樗散衰儒不晓机,再三抗疏议陈穷。
但闻猛虎千家哭,怅望轮台悔诏空。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人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三峡工程是否成为第二个黄河三门峡工程?笔者以为,上天给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判决是:立斩;而对三峡工程的判决是:凌迟。
  • 第一个对三十六计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瑞士人,藉由其书,使三十六计走出了中国,进入世界。中共决策者机关用尽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决定对长江三峡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论证。
  • 三峡工程36计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议。毛泽东本来是竭力支持以建设大坝和水库来治理中国河流的想法,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失败,使毛泽东火冒三丈,以致对大坝工程的热情骤然大减,便以战备为由,拒绝修建三峡工程的建议。
  • 三峡工程36计
    当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时,许多没有被计算为三峡工程移民、没有搬迁的居民该怎么办?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谓的“跑洪”,等洪水过后,再回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家中。
  • 三峡工程36计
    “苦肉计”,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败战计其中之一。原文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推迟蓄水,就会影响发电,也会影响对下游流量的补给。这个方法在目标不改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条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钱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这笔钱,不会算到三峡工程的投资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鹏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把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作为历史赋予的重任。
  •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峡工程做了三个不同蓄水方案比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较的结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济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则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还要差。
  •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也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 三峡水库长六百余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为零,所以,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峡大坝处的水位高,两处的水位绝不可能是像李鹏所说的那样是一般高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