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商人】

杨宁:诚信老店“张小泉”三百年不衰

杨宁

人气 90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01日讯】“诚招天下客”、“人无诚意休开店”是中国商人历代流传的古训。在浙江,就有不少商人秉承着这样的古训,开创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很多还被后人冠以“良商”和“诚贾”的美誉,比如杭州的胡庆余堂和张小泉、苏州的孙春阳店、宁波的老三进鞋帽店等。本篇要讲的就是“剪刀王”张小泉。

说起张小泉牌剪刀,用过的中国人无不夸赞。据说,全国平均每二个人就拥有一把“张小泉”刀剪。它不仅嵌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锁轴牢固、镀层光亮,而且开合和顺、刻花精巧、式样美观、经久耐用。

1910年,张小泉剪刀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了银奖;1915年,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二等奖;1919年获民国政府农工商部68号褒状,同年在首届西博会上获特等奖。正是因为其不同一般的品质,张小泉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享誉海内外。

事实上,张小泉剪刀业已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安徽人张思家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杭州,并在吴山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因所制剪刀质量上乘,生意格外兴隆。张思家去世后,儿子张小泉秉诚父亲创业时一丝不拘的精神,进一步改进了剪刀的质量,并选用优质钢材,创造了“镶钢工艺”,使剪刀更加锋利耐久。剪刀生意更加红火。

不过,生意兴隆的“张大隆”剪刀引来了众多的仿冒者,使真正的“张大隆”剪刀的信誉受到了伤害。张小泉无奈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将“张大隆”招牌改用自己的名字“张小泉”,并在剪刀上刻上“张小泉”字样,实行包退包换;而且不管生意大小,对待顾客是一视同仁。如此至诚的服务态度为张小泉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张小泉的儿子张近高继承父业后,为了维护店铺利益,在张小泉三字之下,又加上“近记”两字以示识别,但仍然无法制止冒牌产品。到了张近高的儿子树庭受业时(1736年至1796年),适逢清乾隆南巡至杭州。当时乔装打扮的乾隆皇帝混在香客之中,信步上山游览。游兴正浓之际,突然下起雨来,乾隆一行只好下山寻屋避雨,匆忙中走进一间挂着写有“祖传张小泉剪刀”字样招牌的作坊。乾隆出于好奇,顺手拿来一把剪刀一看,只见寒光闪烁,锋利无比,比宫中的剪刀质量还好,于是便买了一把带回宫中,并颁赐“御题张小泉”匾额,还责成浙江专办贡品的织造衙门,进贡张小泉剪刀为宫廷用剪,从此其声誉更盛。

张树庭嗣后相继传载勋、利川,传至永年时,因永年年幼(1876年)店铺由其母孙氏掌管。光绪十六年,孙氏趁钱塘知县上城隍山进香回府之机,拦轿告状,痛陈饱受冒牌之苦,知县遂出示布告,明示“永禁冒用”。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当中国第一部商标法颁行之初,张小泉剪刀即以六角图案内篆“张小泉”三字作为商标,报呈农工商部注册获准。后因同行又以五角、七角、八角继续冒牌,当时的掌门人张祖盈遂以“海云浴日”作为新标,呈部变更注册,“海云浴日”商标至今仍在使用。

1949年中共执掌政权后,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此时的剪刀厂业已属于国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后,张小泉剪刀厂开始有了新的发展。2000年,张小泉企业实行了整体改制,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三百多年来,历代“张小泉”的继承者一直恪守着“良钢精作”的祖训,工善其事。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台湾一家电视台来采访,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当着电视摄像机的面,现场检验一下“张小泉”剪刀到底有多大本事。于是,厂里拿来一把用复合材料制作的镀铬民用剪,他们打算用它小试一下。镜头前,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成红将100层棉布层层叠起……只见剪刀一张利口,“喀嚓”一声,百层棉布齐刷刷落地。当围观者还没来得及鼓掌时,又有100层棉布被叠好,还是那把剪刀一剪而下,棉布层再一次被齐刷刷剪断。再检查那把剪刀,不卷口,不带丝,完好如初。在场的记者们连连称奇:“‘张小泉’果然名不虚传!”

显而易见,“张小泉”的成功除了精湛的72道传统手工锻造工艺外,更在于其一直牢记诚信的经商传统。对于这样商人,上天焉能不眷顾?@

相关新闻
大纪元九评和退党周刊(03/20--03/26)
杨宁:商业始祖王亥
杨宁:商圣范蠡
杨宁:“中国第一商人”白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