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社检讨《连环扣》及中学历史课本

—— 内容不够广泛

人气 47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5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洁希马来西亚吉隆坡报导)历史科在马来西亚中学向来被定为其中一项学科,是必修及必考科。自马来西亚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在去年10月24日宣布,历史科将与国文科一样,从2013年开始被列为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必须及格的科目。换言之,历史科不合格者,则不获大马教育文凭。

修读历史科的主要是让国民了解先辈建国的艰辛历程,促进各族关系,使国家更为团结。从那天起历史在马来西亚开始备受看重。

针对被列为SPM马来文科目的文学部分课本《连环扣》及目前大马中学历史课本所存在的争议,马来西亚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简称隆雪华堂)及林连玉基金于5月21日联合举办了《连环扣》及“中学历史课本”汇报及交流会,并邀请了博特拉大学资深讲师庄华兴博士、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马大中文系张荣强博士和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前主席,现任顾问彭运明,为该交流会的主讲人。

交流会总结出《连环扣》及“中学历史课本” 内容范围不够广泛,包括历史选稿偏重于单一宗教和族群等,难以推动各族的互相了解和团结共识。此外,历史课本缺乏世界历史内容的问题,将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恐怕学生将成为井底之蛙。

《连环扣》内容不够广泛

自从《连环扣》Interlock被列为马来西亚中五马来文学课本后,课程纲要出现种种争议性,包括《连环扣》充斥着马来人主权(Ketuanan Melayu)的意识形态,试图巩固华人和印度人是外来移民的印象,刻板化三大族群之间的负面形象和社会关系,引起了华社的炮轰。

庄华兴博士交流时提到,《连环扣》课程内容编写历史的内容范围不够广泛,回教文明历史篇章太多,但是在介绍各族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事件,贡献等方面有欠均衡。而且作者本身立场的问题对历史事件的诠释过于主观和偏差,词句使用有欠中性和畜意夸大某群族的贡献,反之边缘另一些族群的参与。例如,甲必丹叶亚来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可是他的伟绩似乎没有受到肯定,许多历史教科书都没有提及。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 这次提出的方案有待政府制定更严格审查的教学课本,委任各族群德高望重的学者、作家和社会贤达担任审查委员。此外,教学课本的审查须平衡多元意见和各族群的平等参与,以及必须中肯反映历史原貌的重要性。

陈亚才也呼吁民间参与对文化的关注与探讨文学教育的价值观。

历史课本缺世界历史 学生成井底之蛙?

从张荣强博士对本地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比率表显示,非本地历史主题版本在1969年有62%,1979年有31%,1989年 — 2004年明显的下降至0%,这种现象从初中三起,学生是完全没有给予机会接触任何世界历史,造成我国学生对世界观是等于零的,可说是井底之蛙,这是严重迹象。如果历史课程能加入世界历史,这将会增加课题的生动感与提高学生的兴趣。


张荣强博士向大家显示了大马初中阶段不同年份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本地主题与非本地主题篇章的比较。(摄影: 谢洁希 / 大纪元)

南大校友会兼华研中学历史课本研究小组指出,初中历史教科书从1969年的36%提高至2002年的80%,而华裔与印裔事迹却少于3%。明显的逐渐强化马来族群事迹。

初中五课本写敦陈祯禄(马华公会创党人)曾担任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这是错误编写。

历史偏重单一宗教 如何达到各族团结共识?

彭运明校长指出,经过分析显示,初中学校每个年级的历史课成绩的及格率是最低的,华裔学生却觉得这种历史课很沉闷与缺乏兴趣。因为历史课文的钢要已有被本土化的迹象,回教文明历史的教导太详细,这对其他种族是不公平。

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宗教敏感问题很难解答,无形中造成老师的压力。一些家长认为历史选稿偏重单一宗教,担心有被“洗脑”的严重性。至于马来学生如果没有其他宗教文化的认识,各族的团结共识如何达到平衡?他也批评历史编写课本的作家不专业,在课本中往往推动其他议程。

面对这种争议,官方与教育部已委任10位修改和监督中学历史纲要。不管文学,历史教科书,要培育出更好的下一代,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更慎重选择教课题材。

相关新闻
主张历史教科书修改违宪  国亲立委提释宪
日拟再修教科书 避谈二战迫冲绳人自杀历史
日媒:台湾历史教科书强调本土意识
南韩六成国中生否定历史教科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