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 美六成父母供养成人子女

人气 26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6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嘉连编译报导)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近六成的美国家长,仍要为已毕业的成年子女提供经济资助,因为年轻人的经济状况一代不如一代。

每年5到6月正是大学毕业的时节,不少年轻毕业生正忙于出席毕业礼和准备求职。但家长欣慰之余,亦不得不承认,期望子女一离开校园便能经济独立,仍为时尚早。

《福布斯女性》杂志(ForbesWoman)及美国国家财务教育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委托市场研究机构,在5月进行一项网上调查,访问1,074名美国成年人,当中包括18至39岁的非在学成年人及他们的父母。调查结果显示59%的父母,仍要提供已毕业子女经济资助。

美国国家财务教育基金会执行长贝克(Ted Beck)表示:“父母继续供养子女的时间比我们预期中长。目前的年轻一代,面对的经济压力较大,假如我与那些父母易地而处,我也会很担心。”

年轻人对现有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有切身的感受。65%年轻受访者认为,自已承受的经济压力比上一代更巨大;亦有三分一受访父母认同,子女经济状况一代不如一代。

青年失业率高 学贷沉重

现在的年轻人刚一毕业,便身陷大萧条时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期,还要承受偿还助学贷款的重大压力。目前美国全国的失业率高达9%;而20至24岁人士的失业率更高达14.2%;25至29岁失业率则为10.2%。与此同时,四年制大学生,在2009年借取的助学贷款平均达2万4千美元,比1993年的1万2千美元高出一倍。

父母不忍让儿女经受风浪,可谓人之常情,仍为子女提供经济资助的受访父母当中,43%人认为他们担忧子女经济状况是“合情合理”;37%人表示,自己也曾在经济困境中挣扎,不希望子女步上后尘。向子女提供经济援助的父母人数已创纪录新高,援助程度从偶尔的现金供给,到完全经济依赖都有。

父母提供子女的主要资助项目百分比为:住屋50%、生活开支48%、交通费41%、保险35%、零花29%及医疗费用28%。

纽约心理学家及作家迪勒博士(Vivian Diller)相信,经济因素并非父母提供成年子女援助的唯一成因,迪勒说:“在过去二、三十年,家庭结构变得更以子女为中心,在婴儿潮出生的父母,非常愿意为子女牺牲,让子女觉得父母会理所当然地照顾他们,直至他们自立。”

迪勒表示,此一趋势或会令家庭更亲密和睦。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当中,75%人会分摊家庭经济支出。子女分担的家庭支出项目的百分比如下:食品杂货52%、水电费34%、家用汽车燃料费31%、房租或房贷29%。亦有42%的子女会提供非金钱上的帮忙,例如煮食、打扫及照顾儿童。迪勒并指出,这群年轻人也打算在父母日渐年老及需要更多照顾时报答亲恩。

专家:应鼓励子女自立

但是,父母日益增加的经济支出,也会产生危险的副作用。迪勒指出:“很多儿童在温室中长大,不懂得管理金钱,结果惹来麻烦。你能够让子女变得更自立,也能令他们失去独立能力。”

调查显示,不少供养子女的父母须作出以下牺牲:30%受访者因子女搬回家同住而要放弃私隐;26%人须额外借贷;13%人要放弃职业或旅行;7%人甚至要推迟退休时间。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Ameriprise Financial)理财策略部门副总经理芭卡(Suzanna de Baca)指出,为子女而牺牲自己的经济保障是错误做法,“如你无法照顾好自己,长远来说也无法帮助子女。”

专家同意现今的年轻人往往需要人帮一把,但提醒父母不要把他们当孩子看待。芭卡建议父母定下清晰的资助期限,界定这些援助到底是礼物还是借款、会维持多长,还有子女会有何相应责任。芭卡并建议在计划落实之后,父母应定时跟子女沟通,引导他们稳步发展,例如就业或储蓄直至就业自立。

心理学家迪勒则建议父母调整心态:“空巢期父母虽已准备好进入新阶段,但往往觉得子女仍需要自己,因而若有所失。”她认为父母应该改变这种心理,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规划。

相关新闻
“家庭大学”增夫妻亲子情
亲子和乐 家庭和谐 社会安定   亚太亲职课程及成长礼结业式
中港家庭离婚者增 深圳亲子鉴定年近千宗
大陆家庭信任感脆弱  亲子鉴定激增折射道德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