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虎口夺食的清末外交家

郑介文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杨儒(?一1902年),清末外交官,字子通。先后任江苏常镇通海道、浙江温处道道员。1892年以四品卿衔任出使美、西、秘三国大臣。1896年任俄、奥、荷三国公使,1898年晋工部右侍郎。

1900年,沙王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出卖东北主权的条约,清政府于1901年1月初,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谈判大臣,与俄国交涉东三省问题。

杨儒奉命后,即赴彼得堡,与沙俄侵略者进行交涉。整个谈判历时三个月,杨儒与俄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分别会谈22次。他深知这次交涉责任重大,在与拉姆斯多夫第一次谈判时,就谈到:“现议条款倘稍侵中国主权,贪图利益,恐英于长江一带暨云南,德于山东,法于广西,及日本等国,各指他地为援案地步,则中国从此受害,流弊无穷。”所以,他对俄国外交大臣表示:“我办此事,亦须上可以对国家,下可以对百姓,否则误事之咎,全在我一人,我何能担此大咎?”“至我为中国办事,中国利益我自应多争一分是一分,方为无愧我心,方为不负使职。”当谈判进入实质性辩论时,杨儒据理力争,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祖国为民族分利必争,寸权不让。

在谈判中,俄国还以武力威胁为后盾,提出了十分苛刻的十二条侵略要求,企图将东北三省,纳入沙俄的势力范围,遭到杨儒的驳斥。而后,他们又采取欺骗、贿赂等手段,对杨儒利诱收买,提出,如果杨儒答应画押,俄国可在“青泥洼或彼得堡为公(指杨儒)置田若干,庐若干,公择一而处之,足以徜徉(安逸游乐),终其天年”。杨儒嗤之以鼻,不为所动。维特又摆出另一副面孔,口出大言:“中国政府如欲加罪于与俄订约之人(指杨儒),俄必出场保护。”杨儒义正辞严的反驳道:“我系中国官员,欲求俄国保护,太无颜面!如此行为,我在中国无立足之地矣。”

清政府在俄国的压力下,西太后电令杨儒“全权主计,朝廷不为遥制。”李鸿章更令杨儒“酌予画押”,而杨儒的态度依旧斩钉截铁:“我是全权大使,不是卖国大使。”

限定画押的前一天,俄国最后一次约见杨儒,施加压力。时逢天寒雪大,谈判结束,回使馆下马时,杨儒滑跌于地,不省人事,从此一病不起。

清政府慑于全国抗俄斗争形势,终于作出了拒签条约的决定。中俄交涉东北三省的谈判,宣告破裂。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杨儒能一反“乞讨外交”的惯例,不计个人安危,敢于虎口夺食,同沙俄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为维护祖国的权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位杰出外交家。

(事据《清史》)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媳妇上门那天,夫妻交拜后傧相才揭开新媳妇的红盖头。富家女婿一看见夫人满脸麻子,浑身赘肉,大惊失色,觉得自己终身幸福被毁,竟然逃走。
  • 清代高官汤金钊在北京的时候,乘车经过北京宣武门大街,不小心碰了一个卖菜翁的担子,蔬菜掉了。卖菜翁大怒,将车伕揪下来又骂又打,要汤金钊赔钱。
  • 唐次为人正直,他无辜不幸的被贬到偏远的蛮夷所在之地,内心孤苦抑郁。于是收集自古以来忠臣贤士遭到流放,有的甚至招致杀身,而君王并没有醒悟的事例,写成了三篇文章.叫做《辨谤略》。
  • 唐次为人正直,他无辜不幸的被贬到偏远的蛮夷所在之地,内心孤苦抑郁。于是收集自古以来忠臣贤士遭到流放,有的甚至招致杀身,而君王并没有醒悟的事例,写成了三篇文章.叫做《辨谤略》。
  • 乾隆庚戌年,邓石如客居曹文埴幕府时,曹文埴因祈福一事进京,强拉邓石如一起去。邓石如独自戴着草帽、穿着草鞋、骑着毛驴,后曹文埴三天出发。
  • 武则天主朝政后,排除异己,严刑峻法。唐献可希望自己被武则天认为是她的忠臣,就诬告自己的舅父裴行本,请求杀死裴行本。
  • 明朝人王士嘉生性敏锐,他出任山阴县令时,有一个瞎子喝醉酒躺在山阴城南大荆树下睡觉,酒醒发现自己怀里的一百吊钱不见了。告到官府,王士嘉说:“这一定是荆树做怪。”于是带领衙役出城来审问。百姓很好奇,都出城来围观。王士嘉命人排查,谁没有前来观看,发现了一个人,神情仓皇,在他家找到了瞎子的一百吊钱。代王府银库丢失钱钞,但是银库门窗封存依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王士嘉来了观察现场,发现气楼(排气孔)好像有物进出的痕迹。于是在院子里摆上钱钞,将城里的猴子都带来,让它们从旁边经过,有一只猴子伸手抓钱,于是审问那只猴子的主人,找到了失窃的钱钞。
  • 汉代的留侯张良,后来从游赤松子;唐代的邺侯李泌,后来进入衡山学道。有人说:“桥上仙风,锁子道骨,各有所得,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像尉迟恭,他本是一介精猛武夫,曾经拳打过李道宗,几乎死于唐太宗的刀下。
  • 有一天, 他责骂李贤说:“你平日诽谤程不识(汉武帝时名将,与李广齐名),把他贬得一钱不值。今天,你却又像家庭妇女那样,唧唧咕咕地跟别人咬着耳朵说话。哪里像个大丈夫?”
  • 据清代古籍《亦复如是》记载:清朝时,扬州有一个人通晓算命之术,给人算的很准确。当时扬州商会的总长,一个当地很有名的大富商专门请他为自己算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