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文化谁该负责?

褚天安(高中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学生“上课文化”的议题,藉由洪兰教授〈台大医科学生尸位素餐 〉一文引起各方讨论,正面、反面意见皆有。广泛讨论至少引起“上课文化”的问题被社会大众重视,或许对重新检视教育有些帮助。

大学生的松散上课态度,诸如迟到、在课堂上睡觉、饮食、化妆、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穿拖鞋到校,甚至有学生在课桌上摆一面大镜子,时时检视仪容,挤眉弄眼等“上课文化”,在我任教的高中教室里早已见怪不怪。当然很多人一定会反问:“老师是否有进行教室管理?授课内容是否精彩有趣?课程是否有吸引力?”等问题。然而,上课问题绝非好与坏的二分法可概括,同样的授课方式对不同的班级、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学生上课“不务正业”乃至“尸位素餐”,绝非仅是师生之间的问题,我所担心的是,这种往负面发展的上课现象会成为“校园文化”的常态,具体来说,甚至是“补习班化”。学生这些习性的养成,恐怕来自补习班与家庭、社会,因为每天都很忙,忙到缺乏生活时间、空间,所以平常应在自己房间做的事情只好挪到教室里“利用时间”,焦点不一定只放在教学好坏、学习态度,恐怕事情背后的社会因素更值得探讨一番。

在台湾,我们几乎每天都可在各种场合看到上述“迟到、睡觉、公共场所饮食、玩手机、听音乐”等现象,这些在任何地点都能做的事为什么在教室上课做时会令人大惊小怪?当上课的本质变成只有升学,其他价值都被遮盖后,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过去少见的“文化”。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对躲在社会现象后面的“规训”所形成的习癖(habitus)的看法,当前的上课文化正是上课补习班化、校园大众化以及升学制度阶级化不减反增所形成的习癖,这连成人都这样了何况学生?

“上课文化”不仅只是师生的责任和问题。许多专家要求学校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但是对于基本的教育环境却甚少着墨,有如要求撘乘台铁的乘客比照捷运排队、不吃东西,简直是缘木求鱼! 绝大多数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当然会认真思考教学,但是社会潜在的规训所形成的习癖,绝非师、生这一层面可以克服,就如同搭捷运的“有水准”乘客往往跟搭乘台铁 的是同一批人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韩婕综合报导)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持续数周的学潮,8月9日转变成暴力抗议活动,蒙面的抗议者焚烧汽车、设置路障、抢劫商店并向警察扔东西。数千名学生的抗议旨在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对公共教育进行改革。警察使用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柱来驱散抗议者,至少273名示威者被拘留,23名警察受伤。
  • 根据上周在墨尔本召开的学生心理健康研讨会所发表的一份公报,现在大学生中心理方面有问题者日渐增多,专家呼吁教育单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相关的报告制度,并希望政府在拨款上予以特别支持。
  • 课堂上亢奋、躁动的氛围让我开始厌烦给一年级上音乐课了。以后每次上课时,为了管好纪律,我经常以十分严厉的语气大声的责怪或呵斥学生。记得那天,我在一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讲完了“要做一个认真、善良的孩子”之 后,心想:小朋友们年龄这么小,懂得什么叫“善良”吗?
  • 【大纪元8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郑熹、陈亦伟台北11日电)教育部国教司长黄子腾今天出席“台湾读报教育研讨会暨全国成果发表会”表示,读报教育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时事,提升学习效率及公民素养,值得推广。
  • 学习艺术同时也是培养我们的许多能力。艺术学习聚集着了智力,情感,想像力和实际经验的培训。绘画也让人们在其中更丰富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它的色彩,线条,形状,搭配都是另类的语言。除了文字以外,艺术也能够捕获人们的思路和感受,让人们有另一个沟通以及学习的机会。  
  • 【编者按】许多父母来到加国,希望给孩子开辟一个美好的未来。经历了艰苦打拼,事业渐渐走上了正轨,却在同时忽视了子女的教育。我们开辟【华人加国谈育儿】这个栏目,分享家长们在加拿大育儿的心得和体会,欢迎读者朋友投稿。Canada_editor@epochtimes.com
  • “尖子培训班”是一间亚城以从小学、初中至高中生课业辅导为主的课外课业辅导中心。它的数学、英文、科学等不同种类的课程辅导很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主讲董长春老师因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30年,名声也已在社区广为人知。
  • 汇丰银行﹙HSBC﹚圣盖博市分行,为推广文化教育传承,每年以奖学金方式赠与社区,今年为第七次举办,11日受惠团体圣玛利诺华协会长、圣玛利诺中文学校校长洪逸青,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会长戴启亮、华馨基金会董事长何祖芬出席,表达感谢。   
  • 作为一名文学老师,除了讲授故事,我也常常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并尽可能更多地采用这种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些概念,我会在课程中掺进一些叙事手法,将概念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教书的时间越长,我就越相信故事的力量。它传递真理和激发奇思妙想的能力,其它任何方式都无法企及。究其原因,这一点尤为重要:故事与人类的经历和人的本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回首数载的教学生涯里,曾迷失在孩子成绩与教学付出的计量天秤里,失衡的可不仅是度量意义上的砝码,而是师生间双向沟通的和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