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残缺与帮派 动摇英国社会

人气 17
标签:

【大纪元8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贞贞伦敦特稿)英国以民主文化大国自居,一连4天的暴动震撼世人,这场动乱暴露英国病态社会的面貌,帮派文化、破裂家庭、偏差的社会福利等复杂因素,需要政府根治才能避免暴力事件再次发生。

6日起从伦敦开始向外扩散的暴动,大多位在低收入户为主的地区,英国首相卡麦隆(David Cameron)说,街头帮派是推助这次暴动的主因。以无业青年为主的暴徒,长期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没有一技之长,透过贩毒等犯罪行为维生,早已是社会治安的不定时炸弹。

社会学家说,这些帮派份子有一个共通点──他们大多是来自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成长过程中缺乏男性学习榜样,没有健全家庭,使他们对帮派更具向心力。

根据英国社会福利,未成年少女怀孕,地方政府需配发房子供她们居住,并提供抚养小孩的基本费用,这些未婚妈妈普遍教育水准低落,性伴侣复杂,未能善尽教育子女的责任,这种家庭出生的小孩,没有适当的教育,是非观念偏差,在讲究阶级的英国社会,成为永远进不了主流的边缘人。

前首相佘契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主政时代,将这些数以万计失业、无一技之长、甚至没有住所的人,名为“下层阶层”(underclass),这些社会底层的人长期依赖政府救济金维生,成为财政一大负担。

卡麦隆去年春天执政后,重大政策之一就是要改革扭曲的社会福利制度,要求有工作能力的民众必须接受职业训练,出门工作,不能再依赖救济金生活;同时政府为解决庞大的财政赤字问题,计划减少社会福利预算,也令这些长期接受救济的民众感到不安。

暴动发生后,许多英国民众开始对这些拿着救济金却纵火抢劫、伤害无辜的暴徒表达严重不满,政府网站上已有超过10万人连署,要求将参与暴动的救济金请领户赶出政府提供的住宅,大家争先协助政府,将警方公布的歹徒照片公布在网站,要求及早将这些不法之徒绳之以法。

和1980年代种族暴动不同的是,这次参与暴动的匪徒不只是黑人,也有未成年小孩及女性,他们趁着混乱场面进入商场偷窃,从平面电视、手机、各式酒饮、衣服、球鞋、香烟等不一而足,有人更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胆行抢。

一名被捕的11岁女孩告诉法官,她知道自己不该偷东西,但心想现场人很多,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倒楣被逮。还有母亲到暴动现场接应抢了东西的儿子回家。

社会学家说,随着社会愈趋物质化,这些低收入底层的民众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手机等物品,他们买不起,就用抢夺,满足消费的欲望。

暴动现场也不乏投机分子,他们受到现场气氛的影响,做了平常状况下不会做的犯罪行为,但施暴的匪徒,则在暴动的现场获得了渴望的控制权,放火毁物,让他们压抑的愤怒有如爆发的火山浆,一发不可收拾。

病态的社会,需要从根治起,这场暴动可以是英国整顿社会的好机会。

相关新闻
骚乱过后 伦敦人自发清洗街道
伦敦骚乱 旅英华人谈感受
伦敦持续混乱 市民号召反暴动
伦敦遇袭被抢  马国留学生惊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