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高学历也掉漆 研究生求职为何难?

陈思敏

人气 2

【大纪元2012年10月24日讯】如今的文凭,似乎贬值快过人民币。据最新统计,高校研究生10年扩招一倍,可是就业率已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而在另一份针对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不但不如本科生,甚至比专科生还少将近8个百分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样的尴尬。不过,当初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争先恐后读研路,首要的理由就是冲着“就业前景看好”。但现在,许多硕士研究生求职时,却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夹心饼。

然而才10年就翻番的研究生大军,到底有多浩荡?那就是今(2012)年研究生计划招收584,416人的规模,相比2003年268,925人的招生总数,不仅足足增长了1.17倍,也让高校的本研比例高高倒挂。就连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众多名校的研究生人数,都早已超过本科生。换句话说,现在光一个学院的研究生人数,就已相当于10年前一个学校所有的研究生总数。

但如果校师生三方品质不佳,那数大就不是美,而是一个彼此的灾难。实际上,国内许多高校在办学的软硬体上,都难以承载如此迅速膨胀的研究生大军,特别是师资的严重欠缺。按国际经验,一位导师同时指导2至3名研究生效果较好,5至6名是品质保证的上限。但现状是,有些导师直接就带几十,甚至几百人的研究生,让所谓的导师制形同虚设。而不夸张的是,就有不少研究生透露,在读研期间,居然连导师的面都没见过,而学生只要按时交钱就行了。

因此,除拿的学历比本专科生高之外,很多研究生的能力及专业并无特别突出,也难怪在就业的竞争上不如本专科生。而其中硕士生,在许多用人单位眼里,又往往有眼高手低的问题。因为硕士生,论经验不如在职人员,去做与本专科生同工同酬的岗位,又放不下身段;但在中高职位的胜任,又比不上博士毕业生。

但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的品质更糟。许多高校为了争取社会资源,及迎合高学历消费需求,把教育当成产业来经营,甚至不惜为一些官员大开绿灯,而让研究生充斥着“官员博硕士”的畸形现象。而这些专为领导干部量身开办的各种在职研究班,几乎等同花钱买研究生学位。因而当各用人单位只要花钱就能得到研究生学历,某种程度也拉低了正规研究生的就业率。

只是如此下去,本该是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亦变成大众化教育。在上述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其中今年博士生占67,216人,硕士生有517,200人,相比十年前的48,740人与220,007人,分别增长了37.9%和1.35倍。那会不会再过十年,博士生又将比研究生还多?但这么多博士有什么用?只能让中共炫耀宣传中国的博士人数超越美国,但62年来,却没有得过一项诺贝尔科学奖。反观美国近50年来,就获86项诺贝尔科学奖。而近百年来,英国仅一个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就囊括160多项的诺贝尔科学奖。所以,十年倒挂的岂止本研比例,还有归零的创造与发明。

正因为研究生这个群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至为关键,遂让众学者频频呼吁高校应尽快去行政化,扩大自主办校权,这样才能挽救日渐沉沦的高校品质。只不过,专家学者岂会有所不知,教育在任何国家都是百年大计,但在中共却是强灌喂食党教育的洗脑,从而下到幼儿,大到博士的教育,都早已经异化为腐朽学子青春与生命的毒果子。

相关新闻
郭国汀:汝凭什么任教授?!
陕西一局长大闹党校考场
揭开中共党校最后一块遮丑布
石竹:“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