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郎朗跨界混弹变奏曲

陈思敏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2月01日讯】人在纽约,但心系春晚,而祸从口出的郎朗,日前自爆邀约满档,不得不回绝春晚力邀与王力宏同台演出的微博发文,始料未及的招惹路见不平的网友隔空叫骂。有人不齿含沙暗贬李云迪只是后补代打的郎朗,尽失艺术家的雅量与风度;有人质疑公关行销赶场表演的郎朗,也不过是商业运作的弹琴机器。一时之间,微博你来我往,郎朗怒斥出言不逊的网友全是见不得别人好的葡萄酸,而网友则回呛不甘风头被抢的郎朗才是寂寞难耐的酸葡萄。

忙中抽空发个新春微博,都可以惹事生非的郎朗,堪称新闻制造机。除了花招百出的演奏台风,成名前后的郎朗,都非常善于利用名人炒高身价。例如受访时总是不落痕迹的扯谈与世界顶尖音乐家——不论是已故或在世的甚深渊源。像是装作不在意的说出受赠一台世上稀罕的霍洛维茨弹过的斯坦威CD 75钢琴,或是将睡眠不足归咎前晚与指挥家Valery Gergiev合作高难度的拉赫马尼诺夫作品。尤其,最爱动不动就说和查尔斯王子特好的郎朗,与女星刘亦菲暧昧绯闻更是闹得满城风雨。然而郎氏一家“40找20”,“非研究生不爱”,“非皇家女不娶”的暴发户择偶标准,让遭影射“倒追”的刘亦菲被判出局。

在最近一次媒体访谈中,对李云迪“至今未能真正闯出国际名号”表达深感惋惜之意的郎朗,却遭英国乐评人诺曼‧勒布莱希特(Norman Lebrecht)在《谁杀了古典音乐?》(原名When the Music Stops)一书揭密:乐于逢迎市场口味,配合公司豪华包装,也愿意旁门左道竭力追求视觉多于听觉演奏效果的郎朗,正是迫使德国古典乐大厂DG不再和李云迪续约的幕后凶手。该书以倒置的钢琴作为封面,内容道尽唯利是图的经纪公司与一些名利熏心的音乐家,联手把古典音乐搞成金钱游戏的乐坛秘辛,而混淆在优雅音符背后尽是不言可喻的名利争斗。

八岁那年,被中共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拒收,遭北京教授羞辱不可救药的郎朗,如果不是投靠西方民主教育,非但无能延续父母被文革扼杀的艺术生命,更没有后来他自传所谓“像火箭般起飞的事业”。所以,乐迷真正反感的不仅是“多角营销、代言满身、以演代练”完全商业取向到底的郎朗,更是背叛艺术道德,破坏古典纯粹,与扭曲真诚聆赏环境的郎朗。而毫无疑问,堕落成徒具商业虚名的艺匠郎朗,在当局摆架领导级的宣传排场下,转而献媚曾经葬送他们一家三口艺术生涯的专制极权。当国外的音乐家与艺术家,用他们的创作力量声援非亲非故但遭中共长久打压的法轮功修炼人与高智晟、艾未未、陈光诚等异议人士,而曾经享有自由庇护的郎朗,对于六四枉死的同胞手足,却连献奏一曲《风中的蜡烛》的勇气与良知都没有。

郎朗曾经驳斥对于他过于商业的指控,其实都是一些不懂真正古典音乐的外行人。而坚持古典艺术与现代商业结合才能成就一个完美音符的郎朗,在金钱与盛名狙击下的音乐演奏,充其量只是背负着各种别有目地而全然不见艺术内涵的丑恶行径。面对大陆媒体吹捧演奏技巧超越“琴人合一”,而达到“琴、人与自然合一”的郎朗,高调回应:“对我而言,易如反掌,弹钢琴和弹棉花没有什么差别”。同样的一句话,也曾被刘亦菲用来反击“倒追”传闻:“职业不重要,对我来说,弹钢琴的和弹棉花的没有什么差别。”

而对视钱如命的商业市场而言,郎朗只不过是一棵被开发得差不多摇钱树。

相关新闻
郎朗红曲 “上甘岭”掺假 “英雄儿女”虚构
藏头诗:郎朗被曝有中共官方高级头衔
欧阳春秋:郎朗无知,胡总无耻
华人艺术家:郎朗白宫弹红曲 中共山穷水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