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建中校长:十二年国教须配套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雅筑、黄丽芸台北25日电)建中校长陈伟泓指出,十二年国教目的在改善升学主义和教学扭曲现象,须完整配套措施,免试入学比例非关键,改革升学的教学概念和要小孩挤名校的家长观念才是重点。

十二年国教政策一出,许多人关心建国中学免试入学比率、如何比序、特色招生怎么实施,以及是否采小联招方式招生,陈伟泓认为这些都是枝微末节,真正应探讨十二年国教的目的。

部分明星高中和私校只释出15%免试名额,引发讨论,陈伟泓接受中央社专访指出,十二年国教政策执行最大的迷思,就是将所有力量都集中在讨论免试入学的名额,他认为,应回到教育本质看问题。

“十二年国教现在最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就是国中教学不正常,以及升学压力”,陈泓伟指出,若教育现场的教学概念不变,家长要孩子念明星学校的观念不变,实施十二年国教,学生仍会面临升学压力和学校教学扭曲的问题,高中同样要面对现在九年国教面临到的能力分班或常态分班以及资源分配等问题。

“免试入学名额扩大,真能改变台湾的教育现场?”陈伟泓以11年前国中基测取代联考为例指出,这项政策希望国中教学正常化和减轻学生压力,但现在国中生的升学压力真的减轻了吗?

社会普遍认为考试导致学生压力,废除考试可以减轻学生压力,其实这是一个“迷思”。陈伟泓说,免试不是万灵丹,无法保证减轻学生压力,而只重考试的教育则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认为考试与免试是“两个极端”,都不是唯一的办法。

陈伟泓建议中央“订出大原则”,但在大原则外,给予地方、学校更大的弹性与空间,例如可采国中推荐模式,国中经过长期观察,推荐适合的学生给高中,或是开放采计在校成绩等。

陈伟泓表示,有人说采计在校成绩会造成“分分计较”,造成无法正常教学,但他认为“好的考试可以引导好的教学”,只要学校的测验是“能力导向”,能够测验出学生实力,而非靠死背硬记就能拿高分,那么“重视考试”反倒能引导学生培养重要能力,意义自然不同。

十二年国教“有29个配套措施”,陈伟泓指出,这么多配套措施背后,代表重要教育政策改变有许多基础需要扎根。他说,一个配套措施就像“一块砖”,实施十二年国教就像砌一道墙,当一块块砖逐一砌好后自然“水到渠成”。

他认为,十二国教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在相关配套措施未到位就推动政策,“太仓促且非常冒险”,他忧心过程会“混乱”。

陈伟泓表示,十二年国教希望改善升学主义、死背硬记或分分计较等教学扭曲现象,但有人说只要明星高中存在一天,十二年国教就无法成功,因为大家仍想挤进名校窄门。陈伟泓认为,明星高中不是问题,教学概念和家长观念改变才是关键,若不能改变,实施十二年国教,仍会有新的明星高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