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自由中国号”将荣归故里

曾创木制帆船航海奇迹 当年船长:嫁出去的女儿该回娘家

人气 16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4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怡文旧金山报导】4月28日,台湾驻旧金山办事处在阿古诺饭店举办仪式,欢送“自由中国号”木制帆船返台。当年的帆船船长周传钧博士,船员麦克文先生到场回顾航行经历,已故船员陈家琳之女陈迪恩(Dione Chen,音译)讲述了保存帆船的过程。

靠风力横渡太平洋


已故船员陈家琳之女陈迪恩在讲述保留帆船的经过。(摄影:王怡文/大纪元)


周传钧回忆说,1955年他26岁,和种玉麟、胡露奇、徐家政、陈家琳都是水手,一起在中国打鱼9年,都是单身,互相了解。当时美国驻台湾副领事麦克文(Calvin E. Mehlert)听说他们要驾船去旧金山,正好缺一个人,就加入进来。他们六人一起,驾驶一条福建方头平底木帆船,从台湾基隆港出发,抵日本横滨,再由横 滨趁黑潮暖流横渡太平洋,历时114天抵达旧金山。

这件事当时在美国和台湾引起轰动,因为“自由中国号”帆船是一艘普通木帆船,没有任何机械动力,仅凭两只帆,完全依靠风力就横渡浩瀚的太平洋,这在今天也是一个奇迹。船员们的勇气和毅力以及航海技术也为后人所敬重和称道。

周传钧说,他们起初的目地是参加当年的国际帆船竞赛。“自由中国号”是国际帆船史上第一艘参赛的木制帆船。因为帆船航行到日本横滨的时候破损了,在那里整修了一个月。等他们到达旧金山的时候,比赛已经结束,但仍然受到华侨和美国友人的热烈欢迎,麦克文的纪录片保留了这一幕场景。

当年的六名船员,后来有三人留在美国,两人回到台湾,一人去了日本。目前在世的只有周传钧、胡露奇和麦克文三人。

帆船有独特文化价值


已故船员陈家琳之女陈迪恩在讲述保留帆船的经过。(摄影:王怡文/大纪元)


“自由中国号”的维修和保存也和它的航行历史一样不同寻常。

陈家琳之女陈迪恩几年来为帆船寻找栖身之地四处奔波,她还建立了保留帆船的网站。今天,她欣慰的说:“我们到处找地方,看哪里是它最好的安身之处,可以保存,分享它的故事,研究海洋建筑,所以台湾政府参与进来,他们说他们会来做,我们非常高兴。”

资深海洋专家、旧金山国家海洋历史公园园长约翰‧缪尔(John Muir)介绍说:“这艘船本身很少见,具有中国地方特色,船身表面是半棵树制成的,这在世界其它地区见不到。它的结构、板子、形状,里面用到的很多材料,船里面的东西非常稀有,具有世界历史价值。造船用的木头也是稀有少见,在海洋史上别具一格。而且,它是最后的幸存者。”

中华民国驻旧金山办事处处长江国强为参与“自由中国号”帆船保护工作的人士颁发奖状,他说:“历经五十七年,船主经过多少更换之后,还能够把它保留下来,为的就是做一个历史的见证。所以我们今天很高兴,能够看到这条船在我们手里能够顺顺利利的运返台湾。更何况它的名字叫做‘自由中国号’, 更是可以引起大家很多的联想。”

提起帆船返台,周传钧博士很是动情,他把帆船返台比喻为女儿回娘家。“这真是太好太好了。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嫁出去的女儿该回(娘)家了。我们也想让我们的女儿回来。”

“自由中国号”帆船将于下周一清晨从奥克兰港口出发,返回故乡——台湾基隆。


当年的“自由中国号”船长周传钧和船员麦克文。(摄影:王怡文/大纪元)

相关新闻
旧金山湾区社区活动(2024年6月30日~7月6日)
北加州正体汉字园游会 简单快乐学汉字
北加中华文化夏令营  传承文化成果丰硕
《蚕食美国》制片人:共产主义者是什么?(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