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华青自杀倾向超主流 少运动者易忧郁

华裔青少年心理压力通常来自语言与文化障碍,父母移民、安居、就业不顺利时,感觉压力更大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6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月谛多伦多报导)加拿大一项针对华裔青少年心理调查的结果显示,华裔青年有自杀念头的数字稍微高于主流社 会数据。青少年越不做运动,越容易感到压力、出现忧郁征状。华裔青少年心理压力通常来自语言与文化上的障碍。社区缺乏心理专业服务也导致华裔青年出现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关注。

6月16日,多伦多关注华人心理发展的康福心理健康协会 (Hong Fook)与展望青年训练计划合办的首届加国华裔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峰会在多伦多举行,大会公布了300多位青年参与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18%的回应者在过去12个月有“死比活着更好”的念头;13%曾经认真考虑过自杀。

调查表明,总喜欢看电视、很少做运动的孩子(Couch Potato)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练的更容易不开心、缺乏自信、睡眠有问题。 35%的回应者在过去3个月有很大压力,8%的人压力极大。74%的人不定期做运动。不做运动的三大原因是太忙、愿待在家中、没兴趣做运动。

此外,中国小留学生因远离家乡,在新环境独自生活,也会造成心理压力。

6月16日,首届加国华裔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峰会在多伦多举行。 (摄影:周月谛/大纪元)

华裔医学教育专家谈心理健康

高峰会表示,华裔与其他族裔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严重性基本相同;新移民子女与本地出生的华裔孩子也基本相同。然而,他们心理问题的起因不同。

华裔青少年的心理压力通常来自语言与文化上的障碍,父母移民、安居、就业不顺利时,感觉压力大,也会直接影响子女们的心理健康。“另一个差异是帮助华裔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很有限,远低于加国其他族裔的社会资源,”康福心理健康协会行政总监黄吴淑芳表示。

调查显示,普遍困扰加国华裔青少年的问题包括英文沟通困难、约克区公共交通不便、上大学前压力大、没兴趣参加课外活动、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感觉前途无望。

北约克总医院神经心理学与睡眠医疗华裔专家冯伟麟医生表示,资料显示,75%的精神病患者在24岁之前出现心理问题,50%的人在14岁之前发病。人们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抽烟、喝酒、超重、不好动等问题。提前发现、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效防止成人患上非传染性疾病。

黄吴淑芳建议在中学校园建立“友伴同行”制度,同学之间提供情绪辅导,辅导者需接受培训;在中学设立“整体健康委员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制定相关政策。 

此外,展望青年训练计划主席李树德提出,华裔学生应有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多参加体育活动,从而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他建议在中学推广“朋友互助”计划,鼓励青少年放学后参加多样化的、非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

中国小留学生独自生活有心理压力

一些中国大陆的小留学生背井离乡来加拿大,需自己处理好学业与生活,独自解决很多困难,心理上难免有压力。

小留学生朋维维(Weiwei Peng,音译)在多伦多Georges Vanier中学读11年级,刚来加拿大5个月。他表示,第一压力来自父母。大陆的父母很顾面子,把他送到加国读书,不说光宗耀祖,也要有小出息。

朋维维刚来加拿大时,缺乏与外界沟通。他没有朋友,英文不好,很难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他想念国内的同学,两国的12小时时差使他很难与国内朋友聊天。

除了完成学业,小留学生还要自己料理生活,有时忙不过来。朋维维在国内时,父母帮他料理一切;他出国之后,他慢慢学着做饭。朋维维表示,来加拿大后运动量减少。放学后,他需自己去健身房或参加体育俱乐部。

另一位小留学生钟瑞麟告诉记者,他去年10月从家乡广州来加拿大,正在读ESL课程,班里有很多大陆留学生。他在加拿大无亲人,遇到大问题时,找监护人(他父亲的朋友)解决; 遇到小困难时,自己解决,不想跟国内的父母说,怕他们担心。

17岁的钟瑞麟很快面临考大学的挑战。他希望在加拿大读大学,父母也表示支持。他认为,语言是加拿大生活的最大障碍,其他方面容易适应。他在学校附近的独立屋租一间房,自己做饭。

(责任编辑:文芳)

相关新闻
急需心理咨询 安省大学生等不起
澳多媒体展 揭现代心理健康背后的真相
GTA皮尔区华语心理求助热线服务及义工招募
渥太华两名15岁少女拉皮条 上庭受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