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论:抢救经济 美需留住全球顶尖人才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新宇编译报导)彭博新闻近日发表社论《给顶尖人才签证以协助美国经济》(Help U.S. Economy With Visas for the Best and Brightest)指出,要抢救美国经济,美国必需开放高科技工作签证,留住世界顶尖人才,以免美国培训出的人才被其他国家轻易抢走。

社论中指出,只需要点击加拿大移民咨询网(www.canadavisa.com)便可一目了然美国自挖墙角的移民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后果。在网页的上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醒目的大字:“您目前持H1B签证或在美国工作,读书吗?”这种夺人眼目的招揽方式可谓直言不违,心照不宣。加拿大一直在积极招觅那些越来越不堪美国签证之苦的外国技术人才,即使那些为数很少有幸取得移民签证资格的人,长达10年冗长繁琐的签证手续也会令他们叫苦不迭。

在华盛顿,各种试图放松美国高技术移民限制的计划多年来也一直不断地浮上台面,但却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最新的尝试则来自两党参议院小组在近日推出一项有关放宽签证限制的法案。这项“启动法案2.0”将为那些从美国大学在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领域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移民提供一种新签证。它同时还将为那些在美国投资创业并创造就业机会的移民新设立一种企业家签证。

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新招儿。去年秋天,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为高技术人才增发签证的法案。不过这一法案很快便胎死腹中,沦为参议院两党政治纷争的牺牲品。

目前在经济上的迫切需求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美国移民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哪怕只有仅如启动法案2.0提供的有限进展。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目前的经济不容乐观。

诸如,美国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正在下降。随着年老人不断步入退休行列,只有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状况自然会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拖累。而2008年金融危机和接踵而至居高不下的高失业率对经济增长无疑又是雪上添霜。从2007年到2011年,创立新公司或新业务的速度减慢了23%。即使在经济衰退前,这些麻烦已是很明显的了,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创造新就业机会的能力比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任何十年都要疲弱。

如果没有新的就业机会,为什么美国还需要更多移民呢?麦肯锡(McKinsey)全球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公司说他们有许多空缺职位,却往往不能找到合格的申请人,而这方面的空缺当以管理人才,科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位列榜首。考夫曼(Kauffman)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发现,在2011年,移民自己开公司的概率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两倍多。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从1995年至2005年,在美国有超过四分之一技术和工程公司都是移民帮助创立的。显然,一个更明智,更开放的移民政策会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每年为高技术移民仅仅发放6万5千个H-1B签证,而其中两万多是发放给那些从美国大学毕业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外国专业人士。然而,在2011年,仅中国就有超过15万学生在美国留学。大约40%的国际留学生享受美方提供的各种助学金或奖学金。

实际上,美国为这些外国留学生的教育投入了巨资,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在今后就业享受高薪水的科学相关行业。遗憾的是,目前的移民政策恰恰给这些留学生在美国寻求就业机会时设置了重重阻力,这使其他国家从中渔利,坐享其成。而其他国家也的确在当仁不让地坐享其成!

据一个名为新的美国经济和纽约市的合作伙伴机构所提供的报告发现,新加坡外国出生的人口在过去二十年翻了两番,超过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其中许多新移民是高技术人才。

另外,澳大利亚给外国人发放的就业绿卡仅比美国少1万5千个,虽然美国人口是它的14倍。现在,劳动力如同金融资本一样,正在越来越多地跨越国界流动着。为了应付在技术和数学相关领域的劳动力短缺,甚至连移民限制历来十分严厉的德国都已放宽了它的移民政策。

相比之下,美国在国内反移民政治包袱的重压下,就如何吸纳那些为数众多的有助于美国经济,受过良好教育,有一技之长的高技术人才,依然举步维艰。按照中学教育程度在不同国家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美国不再排名第一,现居第16位。很显然,美国当前需要更多的,深谙如何创业及创造就业机会的外国劳工。然而,有助于重振美国经济的全面移民改革现在又被搁置一边。

另外,有可能让那些通过从军或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非法移民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所谓梦想法案也被挡了下来。不过因为有商业游说团体的支持,启动法2.0在国会仍有一线生机。美国参众两院领导人理应以大局为重,把两党的移民政治纷争放在一边,积极推动并通过此一法案。

(责任编辑:张东光)

相关新闻
澳洲政府减少短期工作签证签发数量
部分宗教人员工作签证恢复加急审理
移民加另有4大途径 先获工作签证再移民
美爆工作签证大骗案 众华裔移民遭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