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滋味 心灵的饭菜

高达宏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基督教有守圣餐,吃无酵饼喝葡萄酒,以纪念耶稣的仪式。

有些教会将苏打饼干擘成小片放在盘子中,信徒们就从里面拿一小片,然后在牧师的祝祷中共享(一起吃)。

有位基督教的朋友在谈到圣餐的时候,他说,这星期在教会里守圣餐的时候,那一小小片的苏打饼干,他缓缓的咀嚼,感到了它的酥脆,细细的品尝,闻到了它的焦香,味道竟然是那么的可口迷人。

于是在聚会结束以后,他特别地跑到办公室去问,圣餐中所用的苏打饼干是哪一个牌子,打算也去买一包回家吃。

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好笑。

脑海中浮起的是慈禧太后出亡北京帝都,在沿途中喝到小米粥、薄饼,认为是世上最美味的食品,满汉全席都没得比的历史典故。

慈禧太后回北京以后,想再次吃吃逃难时的口味,就叫内监呈上,不过,她各吃了一口,就要内监撤下了,因为不觉得好吃了。

我想我这位教会的朋友大概也是这样,那包苏打饼他买回去,吃了一块以后,应该不会再想去吃第二块了,将来再次在教会守圣餐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那一小块的苏打饼干有多么的可口迷人了。

因为他不再会用“诚挚的心”去“细细感受”一小块苏打饼干的滋味了,所以味道也就变了。

在一个特殊的情境当中,我们的感受因而变得特别敏感,我们的心境会变得特别的感性,所以平常的口味会变成动人的口味。

不过这样的感动经常在事过境迁之后,就变淡了,甚至消失了。

有一种食物所带来的感受,刚刚好和这种情节相反。

世界上最平常最普通的就是妈妈的口味,但却是最令人动容、最令人怀念的口味。

我们天天吃,早餐带宵夜,小时候吃饭,我们从不细细咀嚼,而是狼吞虎咽,只顾着吃饱就好了。

长大了,离家千里之后,偶然间午夜梦回,心头涌出的是家里的妈妈做的卤肉、饭菜的滋味,一时间似乎感觉到在嘴里还留着细细的肉渣、菜叶、米粒。

这让我想起,十多年前有一次回台湾,儿子想吃麦当劳,我就到台中公园对面的麦当劳去买汉堡薯条,整个店都是台湾人,就只有一个老外,他刚好排在我的前面,我就和他聊了起来。我问他,你是不是常来麦当劳,他说,只有这味道让他感觉到“美国”的滋味。

麦当劳是美国人从小吃到大,最、最、最普通、平常的东西,却是最深藏在美国人内心深处的食物。

就是这样的殊途同归,最普通最平常的东西,是让人们最动心最怀念的食物,它碰触了人们的心灵。

家常的口味就是家乡的怀念,家常的口味就是对父母的思念。

这点台湾人、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全世界的人都一样。

因为,这是心底的滋味,心灵的慰藉。@

高达宏诗文集 http://www.dajiyuan.com/b5/nf4761.ht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钱财不能买到爱情,因为外在的金钱无法转换成内心的爱情。内心的风暴,往往不是物质可以改变。
  • 三首短诗取名“日常生活三则”是因为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状况,让时不让日的经常发生,家庭生活、工作、人性、利害以及生活态度几乎是我们天天都必须面对的事情。
  • 有这样的写作族群,从缤纷的角度中将个人的观点切入文学里面,必然会给文学注入不同的思想和创意,使得文学的内容更加的宽广和丰盛。
  • 暗恋很浪漫,也很美好,不要轻易的去破坏那浪漫的气氛,打碎了美好的感觉,还是让它有点朦胧,才不会看到清晰的皱纹。
  • 人和人之间有许多的隔阂存在着,从宗教种族之间到父母子女之间,从别人而来的到由自己发出的,林林总总,杂沓纷陈,可说是只要我们还活着就避不开。
  • (shown)我们若是要在平常得不得了的生活中有了一些的不平常,就将这种变数当作是生命必须承受的历练。
  • 由于红颜已经不再薄命,女人敢讲该讲的话,所以夫妻之间的对抗情势自然增加,不过这是“人权、平等”伸张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这样的趋势。
  • (shown)只要心灵不昏灰黑暗,人生的动线就不会消失。
  • (shown)能有安然的平常生活,不必去为多出来的车子、多出来的人费心,就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 走在街头淋着雨 依然 无法冷静    你脸上的笑容 像那春日和风 吹动我的心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