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宝宝上学哭闹 爸妈如何处理分离焦虑

人气: 15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9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郁玫报导)3岁孩子常面临生命中的新挑战:要上学了!这意味着他们要暂时与父母亲分开,到一个新奇又陌生的地方探险。孩子们在上学的第一天声嘶力竭哭喊,让父母们也忍不住随着眼眶含泪,出现所谓的“分离焦虑”,是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临床心理科临床心理师蔡盈盈指出,婴儿在6~8个月就可能开始出现与母亲(主要依附对象或照顾者)分离时的焦虑害怕,通常在2~3岁逐渐减轻,有时可能持续到5岁。

1岁孩子会随时要看见妈妈,连妈妈离开一下去上厕所也哭不停,仿佛母亲会永远消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孩子可能哭泣着表示不要去上学或想要回家,表达能力较好的孩子会告诉你:我会想妈妈,你一定要想我喔!并会再三重复与确认,但这些现象都会随着孩子的适应而渐渐减轻或消失。蔡盈盈表示,面对可能的分离焦虑,父母们还是有些方式可以降低这些现象发生的强度,并帮助孩子好好度过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

听孩子说 缩短适应时间
首先,给孩子时间适应新的人事物。有些幼儿园可提供弹性选择,让孩子先从每周半天(甚至2小时)开始,父母可以考虑是否需要陪伴孩子,并渐渐缩短留校陪伴时间。还有些学校有开学预备周,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可以让孩子们有较充分时间熟悉团体生活的内容和作息。

其次,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好好地跟孩子说再见。多数孩子在与父母分离的当下会感到十分难过,然而经过老师与父母的合作安抚下,孩子总是可以渐渐适应新环境,毕竟学校仍是极具吸引力,有广大游戏空间和新玩伴。当孩子在分离哭泣的时候,请接纳并允许他的悲伤,并告诉他:“妈妈和爸爸知道你很难过。”孩子会感觉被了解,当他表达的情绪被接受与包容时,可以帮助他缩短适应时间,同时也是教导他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哭泣较强烈,给他一些时间宣泄情绪,之后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请不要威胁或强力要求他停止,以免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蔡盈盈提醒,少数孩子可能反而完全不表达出难过情绪,很酷的掉头就走,父母们反而需要多注意,孩子是否无法承受分离,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

温暖的拥抱 建立安全感
有些时候,父母们可能听从长辈或他人说法,趁着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溜走,避免孩子或父母遭遇难过场景。然而,孩子仍会发现父母突然离开,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全感,无法预料父母何时会消失或再出现,此负向分离经验若重复出现,可能对其日后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好好地跟孩子道别,给一个温暖拥抱,让他知道何时会来接他回家,让孩子安心地跨出第一步。

上学固定仪式 减轻焦虑
学校老师是孩子在学校的妈咪,是孩子暂时转移的依附对象。父母对于分离的处理态度要和老师一致,不管孩子哭泣多强烈,只要孩子愿意接受老师的安抚,就代表孩子能够和老师建立起亲密关系。

上学的固定仪式也很有帮助,例如:和孩子手牵手走到班级门口,放好书包,拥抱一下,交给老师并道别。仪式会帮助孩子了解分离时刻是可预测的,减轻其焦虑与不安。

根据国外研究资料统计,学龄儿童的分离焦虑症,每100位中约有3~5位儿童罹患分离焦虑症,并常伴随着拒学或惧学的情况。蔡盈盈提醒,多数孩子在1~3周内可以逐渐适应,有些需要更长时间,但成长曲线通常是波浪状,当孩子适应后,若偶尔又因上学而轻微哭泣,是没有关系的,观察可能的原因(如学校难免遇到不开心的事、身体不适、单纯的想念妈妈等),再决定是否需要给予孩子协助,但已明显影响其原来在学校的学习、人际互动、家庭功能等,则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疗人员的协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