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思清韵教学随笔】琴课随感

作者:晨思
【字号】    
   标签: tags:

中年级有两个在学校的课外乐器小组学键盘的男孩子,停了好长一 段时间的琴课之后,我把他们叫到音乐教室,询问他们的练琴情况怎样。没想到,迅铮告诉我,奶奶生病了,妈妈下班回家都很晚,他每天晚上回家还要烙饼、做粥……。

我当时听了感到惊讶不已。在我看来,这本不应是十岁左右的男孩回家做的事。我又仔细的询问了他家的近况,然后告诉迅铮和东东,今后每天放学先去音乐教室练琴,然后再回家,两个懂事的孩子微笑着点头答应,然后转身离去。他们走后,我一人独自在教室里感慨:或许,是我忽略了他们的成长和家庭背景,对他们学琴的期望值有些高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学做饭、做家务,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与品质,相对于回到家只知道被动的完成作业、弹琴来应付家长和老师准备参加考级或比赛,是更重要和更有意义的。而一个人的做事能力和品格修养只有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才能逐渐形成。

我想,自己也应该调整一下心态,放弃各种急功近利的念头,从学生人格成长的角度出发,为每个学生量身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如此,才会让音乐的学习更有成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的古老典籍《乐记》曰:“德者, 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 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音乐教育教学探索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 下课铃响了,我在讲桌上整理着一摞书,准备一会儿回办公室。这时候,有的男生已跑到教室门口想出去玩。只听几个声音同时喊道:“让老师先走!”我微笑的看着门口那几个孩子,他们想出门却没走,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等着我。
  • 这些年来,教过许多让所有同事们都头疼的“问题”学生,实践证明,在我每节课不间断的称赞和鼓励下,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们都产生了神奇的转变,逆反的孩子变得遵守纪律,温顺、可人;懒惰、散漫的孩子主动跑到音乐教室,帮忙擦玻璃;调皮捣蛋的男生能够上课时主动帮老师维持课堂秩序等等。
  • 岁末年终,盘点这一年的教学工作,平凡、平淡和琐碎之中,因“经典吟唱”而抹上了些许的亮色。
  • 聊到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福字、挂春联,我告诉孩子们,那是为了迎神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好运。最后,我对他们说,我们要想真正得到幸福,要首先从内心之中改变,做一个真诚、善良、宽容的人,这样才能得到神佛的护佑。
  • 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和历史故事,我愈来愈深的体验到,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师者,在课堂内外都要以同情心去尊重关怀学生的处境,努力做到谨言慎行,不仅要“怡吾色,柔吾声”,还要对其严格要求。这样就能不失教师的威仪,更能令学生心悦诚服。
  • 清晨,迎着东升的旭阳走进青青校园,心情亦如春日的阳光,灿烂而明媚。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我在心里常默默告诫自己......
  • 今天去一年级上课时,想到前一天的课间,孩子们都满怀热情的争着要帮忙整理书本,结果将书抢破的那一幕,于是,很想对小朋友深入的讲讲,怎样做才是善良孩子的行为表现。
  • 打开电脑,看着孩子们的节目录影,不禁又回忆起排演过程中的一幕幕往事。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演出,但是秉持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原则,在每场演出机会中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质,而这个反复演练的过程里,教师给予他们的将是源源不绝、闪亮的艺术创造力,还有最重要的— —做事力求完善的精神!
  • 中秋节过后,在每个班级的音乐课上,我都会在导入环节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说说中秋节你是怎么度过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