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真:那些刺痛人心的历史的碎片(二十)

──辑录于大陆某著名论坛

人气 70
标签:

【大纪元2013年10月30日讯】当一一幕幕历史真相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些碎片,却也足以颠覆我们的历史“常识”,心灵一次次被刺痛!

191、【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

“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192、【刘少奇——悲剧中的悲剧】

他是国家主席,1969年(11月12日)死在任期内,情景比卡扎菲还惨。

1940年代,他首提“毛泽东思想”,结果死在毛泽东手下;
1958年,他要求党员做训服工具,结果在全党口诛笔伐中死去;
批彭德怀,他高调积极,结果落得比彭德怀还不如的结局。
他以死向社会证明:没有制度制衡,就没有国家秩序。

193、【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又叫“国际示威游行日”,除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外,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利用这一天来表达自己对政府的不满,对自己老板的不满。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万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游行罢工,经过艰苦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也是国际示威游行日。

194、【危险分子】

1958年,为了“大跃进”不受干扰,毛泽东要求公安机关“把应该逮捕的人逮捕起来,应该拘留的人拘留起来”。

青海省委书记高峰说:“有些人虽然没有现行破坏活动,但可能是危险分子,可以采取秘密逮捕的方法,把他们搞起来,要搞得很艺术,谁也发现不了。把危险分子都搞掉了,社会问题也就少了。”

“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如让他们打架、互相告状、扭送等等。谁叫他们在这个时候捣乱,把他们抓起来,一个不放,死也要让他们死在监狱里。”

195、【一代人的文革】

1962年9月,当时他只有10岁,父亲被打为“反党集团”成员,他只因为说了几句反对文化大革命的话,也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关押在中央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召开批判六个“走资派”的大会,最后一个人就是他。前五个是大人,六个人戴着铁制的高帽子,帽子重,压的受不了,他只好用两只手托着。

他妈妈就坐在台下,台上喊打倒他时,妈妈被迫举手喊口号打倒她儿子。批斗完了,近在咫尺,母子也不能相见。

一天夜里下大雨,饥饿难耐的他趁看守不注意,跳窗户跑回家。他咚咚嗦嗦地说:“妈妈,我饿。”想让妈妈给弄点吃的,然后进房间换衣服。妈妈不但没有给他做饭吃,反而冒着大雨向领导报告去了。他知道妈妈也是迫于无奈。如果不去报告,就是包庇现行反革命,妈妈也会被抓走。当时饥肠辘辘的他,哭着绝望地跑进了雨夜,最后,躲进颐和园在一张连椅上熬过了一夜,第二天,就被抓进“少管所”劳动改造。

许多年后,他成为中共第五代领导人

网评:

▲但愿他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不要对他抱有任何幻想!!!在这个邪恶的体制下没有八面玲珑是上不了位的。再说他也是这个体制的受益者,他不变本加厉就万幸了!

▲寄希望于他公布那个时代的真相,我是心灰意懒了!哎,大陆人为何总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正义良心更重要啊!此即大陆数百年来出不了真正伟人的原因吗?!

196、【三个员警的启示】

▲一个德国秘密员警。

电影《窃听风暴》的故事发生在德国,该片荣获七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讲述东德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在红色恐怖之下同朋友一起发表了一篇文章,唤醒了民众。这个爱国作家所不知道的是,他一直受到国家安全局的全面监听。而监听他的特工被他和他的朋友的热情感动,隐瞒了他们写作和发表的计划,并为此被关在地下室干糊信封的活儿四年多。

柏林墙倒塌后,作家才惊讶地得知自己家里布满了窃听器,他终于明白了几年之前是谁保护了自己。

电影的结尾是:又过了两年,一个邮差(即前特工)在大街上挨家送信。经过书店,他被一个大大的海报吸引了——是那个作家的新书。他走进书店,捧起书,打开扉页,上面写着:此书只献给XXX(特工当年的代号)。付款时,书店的店员问书是不是送人的,要不要包装。特工说:不用包装了,这本书是给我的!

▲匈牙利员警阿帕达•贝拉。

1989年8月19日,匈牙利开放了通往奥地利的边境。不到下午三点,边境上就挤满了人,但大部分是前来度假的东德人。他们拖家带口的冲向边境的铁丝网。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进入奥地利然后到西德,再也不回来了。因此,还没等匈牙利的员警完全打开边界的水泥栅栏,男女老少的人潮就把铁丝网冲开了一个口子。没有人惦记它们和车中的行李,什么都不要了,只要早一点踏上自由的土地。

摄影镜头为当年的人潮留下了永久的定格:

人们摩肩接踵的从狭窄的边境栅栏通过,黑白照片的右侧,人群把两个身穿白色制服的匈牙利员警挤到了铁丝网前。但他们无动于衷,低着头往地上看,对人潮视而不见,嘴角似乎还露着笑意。

两名员警中的前面那个叫阿帕达•贝拉(ArpadBella),是当时的值班警官,带着手下五名员警正当班。按照以往的规定,对任何企图越过边境去西边的人,员警都可以开枪射杀。只因为他的一句命令“不许开枪”,使六百多名东德人得以成功逃往西德。

开始的时候,贝拉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歧视。但不久柏林墙倒了,随着那幅历史性的照片的广泛流传,他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英雄。

▲柏林墙守卫因格•亨里奇。

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

在后来的审判中,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他仅为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并不这么认为,审判时严正指出:“作为员警,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最终,卫兵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无辜平民被判刑,且不予假释。

第二个员警,让人想起了苏联的“8•19”政变。

1989年8月19日,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说,宣告了苏联的解体。而此时此刻,受命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克格勃正在部署由专门负责反恐怖活动的“阿尔法”小组强行攻占议会大厦,并将叶利钦等主要人物逮捕或就地处决。

但“阿尔法”小组成员都是一些文化素质很高的军人,当他们接到命令时,意识到此举必然导致平民流血,而且将给武装部队带来难以洗净的耻辱。于是,所有的人一致表示“不执行这个命令。”

小组二十多名指挥官被上司逐个找去训斥,并受到“送军事法庭审判”、“处决”等威胁,但仍然无一从命,因此而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内战。

第三个守卫,让人想起了一些文革政治人物所撰写的回忆录。虽然各人所干的坏事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转弯抹角地把主要责任都归咎于时代与“上面”,他们只是忠实地执行者。最典型就是江青被审判时说的那句名言:“我是主席的一条狗,他叫我咬谁就咬谁”。

然而,当良知(如果他们还有的话)和“上意”冲突之时,他们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服从“上意”,根本就不敢也不会哪怕把枪口抬高一毫米。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是在他们的红笔之下被残杀的!当我们仰望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王辛酉、史云峰、张志新、李九莲……时,怎么能够放过这些双手沾满民众鲜血的帮凶?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如何对待被迫害的人群,上述史实给后人的启示是深刻的。这个体制所有的事情都是个人做的。如果个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还要做妨碍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事情,他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197、【时势英雄】

1991年8月21日,前苏联局势严峻,国防部长亚佐夫奉命调军除镇压示威民众,他拒绝:“我不能派小伙子们去。”

记者问:“军队是否要冲击克里姆林宫?”他声明:“不,不会的!”

之后入狱。13年后,普京总统向亚佐夫授勋,表彰他始终坚持不向民众开枪的壮举。

198、【《中华民国宪法》之军队国家化】

《中华民国宪法》第138条:“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

第139条:“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199、【我这一辈子就打这个官司了】

“我这一辈子就打这个官司了,我没别的想法了。”

整整27年,为了查清儿子的死因,李裕芬四处奔走、不断申诉。到2009年,她已77岁,成了名乞丐。

儿子范李,走着进派出所,8个小时后,抬着出来,全身8处伤痕,公共安全专家咬定是服毒自杀,检察机关通知不予立案……

200、【爸爸,我想睡觉了】

“爸爸,我想睡觉了。”2008年4月22日,13岁的戴文锋说完这句后永远的睡着在爸爸的背上,睡着在越秀北路路边榕树下。

11个月大时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时断时续的治疗让他走过了13个春秋。前几天,病情愈发严重,父亲戴伟金背着他来到省人民医院,然而因为无钱住院只好又背了出来……

相关新闻
刘子真:那些刺痛人心的历史的碎片(十)
刘子真:那些刺痛人心的历史的碎片(十一)
刘子真:那些刺痛人心的历史的碎片(十二)
刘子真:那些刺痛人心的历史的碎片(十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