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进口大米铅含量高 华人消费需当心

人气 59

【大纪元2013年04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马天祥综合报导)上周在新奥尔良美国化学学会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美国部分进口大米铅浓度严重超标,其中尤以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的大米铅污染最为严重。

新泽西蒙默斯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唐格沙伊(Tsanangurayi Tongesayi)称,他们对美国从台湾、中国大陆、泰国、捷克、不丹、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大米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样本中从中国和台湾进口的大米铅污染最严重,部分样品铅含量超过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设定的人体总耐受量的120倍。

食品链中铅含量被称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铅是一种能够损害大脑的神经毒素,特别是幼儿如果摄入铅过量,会严重损害其学习能力,影响智力发育,导致儿童行为上更有侵略性、易冲动和活动过度。除对儿童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外,铅还会造成血压升高,引起成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干扰血液中血红蛋白生产,引起贫血和缺钙等。

唐格沙伊称,大米样本中含铅量约为每公斤6至12毫克,均属超标水平,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大米含铅量最高。来自捷克、不丹、意大利和泰国的大米也铅浓度也超标。研究称,进食这些大米,成人每日铅摄取量将超过20~40倍,婴儿和儿童每日铅摄入量超标30~60倍。因亚洲人往往倾向于消费更多大米,这将使进食这些大米的儿童和婴儿铅摄入量超过60~120倍。

大米是全球30亿人的主食。全球每年大米消费量约为4.37亿公吨,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消费者。 2011年,中印两国大米消费量几乎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

美国是大米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也有进口,进口量约占美国大米总消费量的7%。目前美国大米进口量正在增加。美国人每年大米消费量约为440万公吨,人年均消费量约为14公斤。因美国亚裔和西班牙裔人口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食物用大米制作,大米消费量正在增长。

研究者指出,农业、矿业和一些化学工业,正在把越来越多的铅等有毒重金属带入环境,并进入食物链。全球各地食物中的铅金属污染不均,有些国家执行更严格的控制标准,能够控制铅污染水平。但食品市场全球化联系,还是将不同国家的人们置于同等的铅污染风险之中。

有研究指出,印度及中国等国家常以未经处理的污水,甚至工业废水灌溉。由于大米需要吸收大量水分,令大米较其他主要农作物更易受污染。

中国每公顷农田使用318公斤化肥,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科学家在土壤样品中发现了有毒重金属和禁止使用的除草剂。据中国大陆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调查报告显示,中国70%土壤被有毒重金属、杀虫剂以及化肥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中国最严峻健康威胁之一,引发出生缺陷和癌症。

但相比其它大米出口大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销到美国的大米数量较少。去年,台湾出口到美国的白米为43公吨,中国大陆约为3600公吨。美国进口米前三大国是泰国米38万7000公吨、印度米11万公吨、巴西米3万公吨。

有报导称,美国有超过50万1~5岁的儿童血铅含量超过5毫克/升。但在中国大陆,每3名孩子中就有1名血铅偏高,有数十万儿童由于铅中毒已成永久性残疾。 ◇

相关新闻
感染新冠肺炎的快速治疗方法(下)
圣诞新年好礼 3H指压按摩床
2024红蓝白卡大变化 不作调整或丧失福利
美容技术最新流行语:Opus Plasma等离子技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