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种有机蔬菜 设分装流通场

font print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7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3日电)屏东县万丹乡农友黄淑女从美容老师转行种有机蔬菜,创立竹林有机农场,还成立屏东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分装流通场。

黄淑女在校念的是美容系,毕业后在台南担任美容老师。她说,收入优厚,而且吹冷气不用晒太阳。

14年前,因父母年纪大了,要她回家帮忙农事,她原以为父亲做榴梿及山竹的进口批发,回家只做记账的工作,不料回家后,家里的田改种九层塔、地瓜叶、香菜,让她一头栽进农事。

由于身为长女必须帮忙挑起经济重担,黄淑女认为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她先让自家的产品有品牌,取名竹林农场,而后到批发市场、行口商、超市去介绍自家的产品。

8年前,政府正推动有机政策,但不少农民都在观望,黄淑女说,她像突然领悟到什么东西,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转型成有机栽种。

黄淑女表示,种植有机蔬菜过程中,有过失败,但她请教专家,慢慢摸索。4年前,她决定将2公顷多的菜田申请宝岛有机协会有机认证。

目前,黄淑女种了20多种的有机蔬菜,还盖了12栋的网室,除了自己种的菜,她还申请有机分装流通场,目前是全屏唯一的有机认证流通场,是南台湾具规模的有机集散地。

“别以为有机蔬菜就一定长得烂烂的”,黄淑女表示,消费者虽然知道有机不洒农药,所以长得较差,但她不想把不好的菜色卖出去,较差的菜叶一定拔掉,让每个消费者买到的每把菜绝对是色、质均俱的好货。

所拔下来较差的菜叶,黄淑女认为丢掉可惜,送给社福团体,“也是一种福气分享”。

年近半百的黄淑女,仍有30岁的活力,她种有机、卖有机,更让大专农学院的学生到农场见习,她鼓励年轻人加入有机行列,更希望将有机带入每个家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田瑞华、佟振国/综合报导〕市面上普遍可见标榜“有机”的商品,但消基会昨天公布调查结果,在廿四件号称“有机”的商品中,十四件缺乏“有机认证标章”、比率达五成八;而其他十件贴有“有机认证标章”的商品,竟没有一件样品经政府认证。
  • 〔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未来宣称“有机”的农产品,统统要经过认证,否则将开罚!“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去年初三读通过,两年缓冲期即将届满,农委会决定从下月29日对违法业者开罚,如果宣称有机,而未经验证者,最高可罚三十万元,如果冒用标章可罚到一百万元。
  • (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18日电)台湾世界展望会辅导部落社区产业有成,花莲阿美族达兰埠部落无毒炭焙金针通过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国际有机转型验证,成为台湾第一个获国际认证的原住民社区产业有机产品。
  • 平镇市庆祝98年度农民节大会,16日上午在市农会礼堂举行,除表扬各个项目优秀农民外,市长陈万得并转颁有机生产履历验证(集团验证)予平镇市蔬菜产销第一班,由班长谢贤增、班员沈朝扬和吴成富代表领取,中华有机农业协会郑逢喜并到场先证。
  • 农产品有机认证8月1日上路,农粮署将不定期抽查,台东县政府特别提醒,台湾仅一家农场生产鸡蛋通过认证。公告进口的有机畜产品仅有美国、澳大利亚及纽西兰三国。
  • 永丰余的有机蔬菜爆发标示不清的争议,不过有农民私下透露,像这种产地和分装地混为一谈的情况,在业界其实已经很普遍,而民众到底该如何选择,才能吃到真正安全的有机蔬菜呢?业者建议,买之前一定要认定CAS和验证双标章,才有初步的保障。
  • 顺应低碳环保时尚的时机上市的“有机蔬菜”这一明星产品,近年逐步普及走入超市,甚至依家庭成员多寡有宅配服务的,但昂贵的售价依然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人们对有机蔬菜并不了解,也是消费者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
  • 高雄区农业改良场旗南分场里有个“有机生态示范农场”,23年前设立,堪称台湾历史最久的有机生态农场,为建置官方有机栽培研究示范园区,最近才申请通过有机认证。
  • (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台湾嘉义报导)一群嘉义水上空军基地退役军官,成为荣民后闲闲没事做不知人生何去何从,于是萌生种菜念头,由嘉义荣服处居中辅导,退除役军官以及荣眷共30人,当起农夫种有机蔬菜,在嘉义大学兰潭校区初啼声,30日该班于嘉大林森校区办理课程结业式,参加结业式的人员,除师生外,嘉义荣民服务处总干事孟范鹏及专员欧仁富亦出席祝贺学员完成这项专业训练。
  • (大纪元记者杨秋莲台湾高雄报导)高雄市内门区农会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作推广食农教育,针对内门乡小学生举办食农教育营,订于12日至内门有机农地实地体验采收有机蔬菜, 13日运输蔬菜到凤山微风市集销售,并亲自实地体验卖菜农夫的辛苦,亦让他们懂得对食物珍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