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孩子赢在“起跑线”从父母多说话开始

夏晓言
font print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3年08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晓言综合报导)大陆最大的亲子育儿网站委托专家们,就“您认为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问题进行过一项调查,妈妈们的回复平均值是第18个月。也就是说,中国孩子刚学会走路,就已经蹲在起跑线上了。然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发现,甚至早在孩子出生之前,这条育儿“起跑线”就已经划好了。

研究发现,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时,听到父母或照看者说的话越多,日后其智商就越高,在学校的表现也越好。因此,业界人士表示,要想让孩子更聪明,就从父母多说话开始。

父母和孩子多说话 孩子更聪明

育儿专家认为,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父母和孩子说的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越丰富。

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的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雷在1995年出版的著作《美国儿童日常体验中意义深远的差距》(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提到,他们曾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对42个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进行研究,并录下一小时亲子互动的内容。

“直到我们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时,这才意识到不同的父母跟孩子对话的单词量构成了巨大的差异,”里斯雷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最大区别是语言环境的不同。一是数量不同,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语量远远超过贫民家庭。到3岁时,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平均听了3,000万个单词,而贫民家庭只有1,000万。二是话语质量不同。中产阶级父母的话语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多父母经常念书给孩子听。三是态度不同,中产阶级父母更尊重儿童。比如,饭桌上闲谈时,他们的话题和语气,已经假设了孩子是要加入讨论的。而贫民家庭通常是父母决定,孩子执行。

研究中发现,所有家长都会给孩子下达指令性的要求,比如“把玩具拿开!”或“这东西别吃!”但是,对于那些领救济金的家长来说,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许就止于此了,而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越高,互动就越有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下去。

两者之间的差别令人惊异。那些靠救济金度日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只能听到约600个单词;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1,200个单词;而父母是专业人士的孩子,每小时可听到2,100个单词。到了三岁时,出身贫寒的孩子相比出身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要少听到3,000万个单词。而这种差别至关重要:在三岁前,孩子从父母或抚养人那里听到的单词数目越多,其智商就越高,在学校的表现也越好。听电视上的人说话,对孩子则是有害而无益的。

另外,话语质量和说话态度,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也大不相同。中产阶级父母的话语要复杂得多,态度更尊重儿童,而且很多父母经常念书给孩子听。而贫民家庭通常是父母决定,孩子执行。

两位研究者认为,语言使用跟学业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成绩远比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差,这主要是因为父母跟子女说的话太少。

睡前故事对孩子益处多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儿时在入睡前听着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再缓缓进入梦乡是一个多么惬意的事情,但是,日前一项对英国2,000名年轻父母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52%的父母有时间讲故事哄孩子入睡,其余的48%的父母承认无法做到讲故事。 “关灯睡觉”成为新时代繁忙父母哄小孩入睡的新法则。

此外,有政府顾问警告称,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的后代“会话能力”十分困难,因为他们“日理万机”的父母找不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说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益处良多。教育专家表示,别小看这短短的讲故事时间,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是提升亲情的“黏合剂”。在父母“讲”和孩子“听”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孩子得到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安全感。父母大可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故事中的形象启发和诱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如果把育儿“起跑线”设作父母和孩子间更多、内容更丰富的语言交流,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益于这个美好的开端。而且,这也是每个家庭——不管经济状况如何——都可能做到的。

(责任编辑:李晓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位专家认为,睡前讲故事这种方式对儿童感情上的发展非常重要。通过讲故事以及讲解白天所发生的事情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毛病,并且有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 2004年的时候,我的大儿子伟伟四岁半。二儿子恒恒11个月,正是要走不会走、满 地乱爬的时候。我要做家务,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他。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 裕,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我和老公商量,还是买了一个PLAYPAN。恒恒可以在里 面玩,我也可以比较安心的做家务了。
  • (大纪元记者林节编译报导)阅读好书能增广孩子见闻 、培养想像力,并有助于训练专心。有报导指出,孩子三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视节目,以避免长大后注意力易分散,造成不易专心的可能性较高。以下是 EdArticle.com所推出的10个小诀窍,可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学习阅读的好习惯:
  • 孩子是上天珍赐的礼物,但如何教养小孩也是为人父母者的挑战。专家提出十项建议。

  •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最近研究发现,小时候不多动而且专注的孩子比起那些容易分心的孩子更有可能从大学毕业。
  • (大纪元记者林节编译报导)英国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幼儿观看过多电视容易出现偷窃或打架等反社会行为。研究显示,每日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5岁幼童中,约有15%的幼童更可能在7岁前出现反社会行为。
  • 对于父母而言,教导孩子懂规矩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规矩就是教导孩子学习做个文明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然而,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反复测试父母的容忍度,父母也都曾经历孩子不守规矩的成长过程。美国医学新闻网站WebMD引用几位教育专家的观点,他们从平和及实用的角度出发,举出5项引导孩子有效学习规矩的技巧,供读者参考。
  • 宾州人类学研究中心潜能开发研习课程、美国新泽西NJIT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台湾天才教育训练讲师刘玉文老师,从事幼教工作十余年,接触与教育的对象从准妈妈、父母、幼儿与青少年,到成人的情绪辅导等。她在安康宁健康之友会举办的讲座中,多次表示,零至六岁的儿童教养,影响孩子的一生。
  • (大纪元记者苏彦采访报导)如果子女的成就是一栋大厦,地基便是其优秀的品质与思维。楼盖的越高,地基便要打得越深。“先成人,后成才”,这就是阳光学校成功之道的关键所在。
  • 倾听时,可以表达一些支持行为,如拍肩、给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听、聆听。我很想这么做,但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不知道曾经从多少已经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听到这句绝望的抱怨。其实,光是打开心房和耳朵并不足以让孩子说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