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操控思考 Google让学生变笨?

田清
font print 人气: 13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4年10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编译报导) 将琐碎的工作外包给机器似乎能解放脑力,不过却可能剥夺了整个下一代的基本心智技能。

《大西洋月刊》报导,人类与技术互动最古老的比喻是主仆关系。亚里士多德曾经想像,如果织布机这些设备变得自动化,技术可以取代奴隶制度。19世纪的王尔德预见未来,由机器完成所有沉闷又不愉快的劳动,人类得以解脱出来,从事美丽的事物娱乐自己,或者干脆用赞美和喜悦来思考这个世界。

如今,电脑经常扮演两种角色。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在他的新书《谷歌把我们变蠢(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中,面对这一似是而非的隽语,分析了从医疗诊断设备到建筑造型方案等许多由软件来帮助人类认知的领域。正如书名,本书对于这类科技是囚禁还是解放了使用者也有其立场。他认为,我们越来越被抑制,不过隐蔽的高科技陷阱给我们获得自由的幻想。

他的举证之一是加拿大北部的纽特猎人。老一代的猎人可以在苔原上通过风向,雪花的形态,星星,和动物行为的细微变化,惊人准确地追踪到驯鹿。一旦年轻猎人开始使用雪地车和GPS设备,他们的实力就大大减低。他们开始太相信GPS设备,导致他们无视于明显的危险,在悬崖上加速或是撞上薄冰。而当GPS故障或电池冻僵时,这些没有像上一辈一样学习并实践过寻路技能的年轻猎人特别容易出事。

卡尔也列举了其他案例:依赖决策辅助软件的医生忽略了来自病患的轻微信号,或者排除看来不可信但却是准确的诊断;建筑师改用数位化平台后绘图技巧退化。他也讲述了一些恐怖的案例:商业航空的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不会进行简单的调整,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自动驾驶系统。卡尔承认,这些科技往往能增进人类的技能,不过他也用服人的理由,证明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正面。

所有这一切对于在课堂使用科技有明显的意义:科技什么时候能让学生自在地思考更有趣更复杂的问题?无处不在的拼写检查和自动更正软件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研究记忆形成的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在心中去拼一个字的行为会强化你记住它的能力。当一台电脑自动更正拼写错误,或是有下拉视窗提供拼字时,我们不会在脑海再想出正确的拼写。

这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不过拼字的过程不只是补充拼写技能;也是藉过程形成这些能力。当学生发现自己没有自动拼写的协助时,他们不会像纽特人的GPS故障时面临冻死,只不过是更容易犯错。

解决办法好像是提高电池寿命,并让拼字辅助更加普遍,不过这会造成恶性循环:我们越使用科技,我们在任何情况就越需要它。突然间,我们作为科技主人的地位开始岌岌可危。

依赖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也有类似的风险和好处。把手动乘除大数字的耗时过程自动化,可以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更复杂的数学科目。但在课堂使用计算机可能导致学生忘记如何手算。

所有的好老师都知道,学生需要经历混淆和挫折来内化一些原则。这是为什么老师不会在学生一开始不了解时就马上提供协助。课堂内不用计算机和拼写检查程序不必要也不可能,不过定期地避开这些工具,可以确保学生是利用科技来释放脑力于更有趣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些帮助就不会拼写或计算。

卡尔指出,机器人robot这个词起源于捷克语robota,意思是奴役派生。他的书是一个珍贵的提醒,如果我们不谨慎地检视我们日益依赖科技的过程,我们与科技的主从关系可能与预期相反。

责任编辑:白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创新企业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未来式的眼光,而不是只着眼于目前工作的改善与效率的增加,因此你必须思考,未来的世界发展前景如何?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科技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人类未来的需求和生活型态会做如何改变?下一波产业的革命性变化是什么?如何创造新的形势,超越你的竞争对手?
  • 【大纪元10月7日报导】(中央社台北6日电)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今天辞世,享年56岁。美国“财星杂志”(Fortune)报导乔布斯(又译 贾伯斯)改变世界的10种方式,回顾他是如何从此改变了我们思考及使用科技的方式。
  • 谷歌(Google)今天表示,Gmail电子邮件服务将加密,以防范窥探。这是美国情搜计划曝光以来,科技业为让客户放心所采取的最新举措。
  • 美国谷歌(Google Inc)的无人驾驶自动车科技可能未来数年都还不会普及,但谷歌近日动作频频,想让大众早点习惯这种未来的车辆。
  • 谷歌(Google)计划在本月底召开的开发商大会上推出新的健康数据平台Google Fit,通过各种高科技可穿戴设备收集个人的健康数据。
  • 要突破工作瓶颈、迈向成功之路,除了要有专业才能、努力和机运之外,更关键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美国财经科技网站《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日前报导一些各行各业的名人在其专业上的独到见解,以下列举其中五则供读者参考。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当人类在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之余,另一方面也在承受着科技所带来的负作用。每天使用的网络科技,正悄悄改变着人的大脑。游击式地粗略阅读、或跳跃式阅读零碎资讯、不断被新信息干扰,使阅读能力下降,不再愿意深度思考。科技到底是让人变广博还是变浅薄?
  • (大纪元记者林怡、李真报道)去年有调查发现,超过六成青少年的暑期活动是上网,仅一成人有阅读课外书。沉迷上网除了令阅读、温书时间减少,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越来越多外国专家和研究机构更关注,互联网可改变大脑的行为甚至结构,损害思考能力;当今青少年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变差,正是高科技带来的恶果之一,值得家长注意。
  • 科技厂商惠普(HP)近日终于确定将公司分为HP Inc.与HP Enterprise,前者主力产品为PC与印表机,后者为专攻企业市场的服务器、储存装置、软体与服务,而HP今(7)日在台湾发表最新服务器 ProLiant Gen9,也庆祝该服务器系列销售25年。
  • 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经常听到的一条职业建议是“追随你的兴趣”。鼓舞士气的演讲、毕业演说和励志书籍中都充斥着这条信息。受到乔布斯(Steve Jobs)、盖茨(Bill Gates)和凯瑞(Jim Carrey)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的鼓励,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