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关心】《狮子王》背后的华人动画师

人气 148

【大纪元2014年02月20日讯】(新唐人电视台《世事关心》节目)来自台湾的刘大伟,儿时不爱念书,曾是老师、父母眼中的“坏孩子”,赴美念书后,在绘画中发掘出自己的才华。22岁他进入迪士尼,成为动画师第二把交椅,《狮子王》、《花木兰》、《美女与野兽》等,都出自他之手。

萤火虫之梦-在美国的成长故事

父亲是成功的面包商,哥哥和姐姐都是家人的骄傲,但是他却是个另类。“全班65位学生,我考试是全班掉头尾63,64名。”来到美国之后,情况变得更糟。

“常常在学校里面被打是正常,不打是不正常的”13岁,他已经对人生失去了希望。“而且也就是认了,就是自己就是一个不聪明的小孩。”

但是,有一天,一束光芒照到了他。她就唯一这么一句,You can do it。从此,萤火虫的光芒开始闪烁。“因为我不要她失望,所以我就拿这张白纸和铅笔,回去画了这个中国的龙。”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进到迪士尼我才是我真正的大学,才是我真正的艺术的开始。”

我是萧茗,这里是《世事关心》。今天我们想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虽然他们都是个人故事,但是汇集在一起,我们突然发现美国的教育理念,或者是美国人的精神中令人感慨的一方面。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感慨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讲一个萤火虫的故事。说起萤火虫,您知道它们的生命过程吗?这些小虫只在黑夜发光,并且很多时候它们与周围间断光信号同步,从外面看,千万只萤火虫一起同时闪光,能把整个森林都照亮。今天我们讲述的故事里,一位主人公就把自己比作萤火虫,他在黑暗中被照亮,又照亮了很多和他一样的人。

这是一位威武而慈爱的王──狮子王。因为爱和勇气,它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小狮子辛巴,而辛巴历尽艰辛,在父亲精神的鼓舞下,最终也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王。小狮子王的爸爸,这个令人难忘的王者形象的描绘者,就是他-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台湾的刘大伟。刘大伟31岁时就获得了插画业界的奥斯卡──“全美最独特插画奖”。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亚裔孩子在美国一帆风顺的成功故事,事实上,刘大伟精神上的历程和小辛巴颇为相似。

刘大伟讲述在台湾的经历:“……学习很差,父母经常拿他和其他的兄弟姐妹比较,总是和低能儿比较亲近。”“全班65位学生,我考试是全班掉头尾63,64名,还好我们全班有几个低能儿,我小时候总是跟低能儿比较亲近”。

在台湾长到13岁,父亲是成功的面包商,哥哥和姐姐都是父母的骄傲,学业不佳的刘大伟生活在阴影中。

刘大伟:“我对钢琴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我妈妈就是觉得你就是要跟别人小孩子一样优秀。”“这种压抑让我越来越自卑,我那时候自己就是一个很不快乐的小孩。”

13岁移民到美国,英文不通,学业成绩更不见好转,别的华人孩子总是得A,他却常常是F,被妈妈称为不务正业的绘画,是刘大伟唯一的精神寄托。

刘大伟:“那个时候我去的学校全都是黑人,我以为到非洲了,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黑人,而黑人没看到过华人,所以他天天追着我问认不认识李小龙,会不会打功夫”。

“常常在学校里面被打是正常,不打是不正常的,回家还被妈妈打。”“就是一个很受伤的一个小孩子,而且也就是认了,就是自己就是一个不聪明的小孩。”

就在刘大伟在新的环境中继续着他忧郁的少年时代的时候,一束光芒看似不经意的照在了他头上。那一年,他修了学校唯一不要求英文的课-一美术课。而任课老师凯斯成了刘大卫生命中的贵人。

刘大伟:“这个美术老师她也是希腊人,她也是13岁从希腊到美国。她就看到我经常在我爸爸的日记上画的一些舞龙舞狮啊,一些漫画的漫画吧。她看到我有这个才华,虽然我那时很瘦小,又很怕,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面,她就唯一这么一句,You can do it,因为那句话就像给自卑的小孩一点阳光一样,就是觉得,哇!我或许真的是Can do it。”

凯斯老师的这句认可的话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刘大伟灰暗的世界。

刘大伟:“这么一个大人,外国人,讲一句这么肯定我的话,因为我不要她失望,所以我就拿这张白纸和一个铅笔,回去画了这个中国的龙……我就在这三个礼拜里面,虽然还是要读书,还是被打,还是要弹钢琴,但是我还是努力的一直抱着那句话,那句话就像给一个自卑的小孩一个阳光一样,就是觉得,Wow,我或许真的是Can do it。”

用西方的建筑物画出来的这只中国龙获得1982年艺术比赛全美前二十名,连里根总统都写来贺信,这不仅是刘大伟人生的转折,也给他的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刘大伟:“竟然这里还有一个天才儿童,他姓刘,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个学校一大笔奖学金来奖赏这个学校……所以对国家来讲,好像是上帝给了一个礼物一样,所以他们会很珍惜,好好关注这个小孩子的成长。让他这个小孩子以后上高中,上大学,都有很好很好的学历。哪怕他没有钱,我们都要让他去最好的艺术学院去培养他,因为这是国家的资源。”

刘大伟的人生从此改变,他真的上完了中学,进入到艺术大学深造,而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他又决定去另一所更大的学校。

刘大伟:“我记得当我进入迪士尼在1990年,我是大学都快读完了我才知道,进到迪士尼才是我真正的大学,才是我真正的艺术的开始,因为我不知道,哇,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优美的艺术家就在我旁边,努力的在学习,而且他们是60、70岁还在学习,所以我看到他们这种艺术家带着一种很愿意上进,而且他学习不是为要竞争或者是要打败谁,他只是对自己有一种诚实跟使命,他觉得他要对自己的艺术里面要带来的一些更大的一些交代,他怎么样能够天天的突破自己。”

凯斯老师的鼓励,迪士尼顶级动画大师的自我超越精神,刘大伟从美国的教育中获取了最精髓的力量,推动他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今天的刘大伟不但拥有自己的动画制作公司,还时常举办演讲会,用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艺术创作向更多的人传递鼓励和关爱的精神。有趣的是,东西方的观众对刘大伟的演讲也有不同的反应。

刘大伟:“我讲完的时候,这个妈妈就很感动,非常的震撼,她也带着她的儿子,她儿子是十年级,高中。她很惭愧的和我说:刘大伟,我做事和你妈妈一样。小时候一直打我儿子,她喜欢画画,但是我就希望他好好读书。但一听完你演讲,我也深深体会,真的是要好好鼓励,我们家里也有一颗钻石。所以他儿子就很感激我,但是我三天回美国的时候呢,就在我的Facebook脸书上看到,他就E-mail给我说,刘叔叔,三天前我妈妈说她再也不打我了,鼓励我画画。但是今天我看到在我的书包里我妈妈写了一个条子说:儿子,你还是好好读书吧,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刘大伟。”

同样是刘大伟的演讲,一位美国妈妈的反应却非常不同。

刘大伟:“那妈妈就一直掉着眼泪说其实她有个儿子,他的名字叫Brian,这个儿子在这个学校里很自卑,因为学校压力很大,因为是一个私立学校。他有个哥哥有个妹妹。他哥哥妹妹都读A,但是这个Brian不论怎么样读都是C和D。但是他在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就是画画。但是他妈妈看到他儿子天天这样自暴自弃就知道他儿子很自卑。因为他知道他不如他哥哥和妹妹。但是她看到他画这么好的画,她不知道怎么去鼓励这个Brian,但是今天一听完我演讲的时候,她就赶快跑到教室里面,追着她儿子,从后面抱着她儿子。她说儿子Brian,你是妈妈最骄傲的一个萤火虫。”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许造成了两位妈妈的不同反应,但是,毋庸置疑,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不过,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今天的刘大伟已经获得了他这个行业的最高荣誉。但是,他时常惦记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13岁的时候遇到的那位贵人以及她说的一段话。

刘大伟:“她跟我说:‘刘大伟,我40年从来没有卖过一张画。虽然在学校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变一个艺术家,但是我就是做一个老师,但是她说,40年我毕业了,虽然在这40年中,我赚了一些钱,存了一些退休金’,但是她觉得她人生里面最有价值的可能就是认识一个从台湾来的华人,一个自卑的小孩子。怎么看他变成一个闪亮的钻石。”

在凯斯老师眼里,刘大伟是一颗几乎被埋没的钻石,而在刘大伟眼中,凯斯老师则是一束阳光,一只第一个开始震动身体的萤火虫。因为她闪光的鼓励,她周围的萤火虫也和她发出同样频率的颤动,萤光点点连成片,照亮了整个森林。这是一个关于爱,勇气和鼓励的故事。它有点像迪士尼的电影,虽然是一个经典的主题。但是,却被全世界人珍爱着。爱与鼓励伴随着美国孩子长大,使他们拥有自由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冲力。任何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可以闪烁独一无二的点点光芒。

刘大伟:“我在我个人的生命里面,我曾经很羡慕的很会读书的蜜蜂,很会弹琴的蟋蟀,我再也不羡慕了,因为我在美国发觉我是一只发光的萤火虫。”

有梦有努力!人生,没什么好难的。

9岁的莎莎已经有了一个梦想。
莎莎:“我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我不能再等了。”
但是,实现梦想要有计划。
莎莎:“她列了一个单子给每个人,要写出收入是多少?
还要知道困难有哪些。
莎莎:“我不知道我能有多少收入。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做的事有点难,甚至还得有个备用计划。”
20年以后,不知道商店里是否能看到莎莎设计的衣服,但是,重要的是,在9岁那年,莎莎学会了一种态度:有梦有努力!人生,没什么好难的。

You can do it。你可以做到,这是美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莎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不仅听到别人对自己说:你可以做到,他们还认真的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梦想。如果你生活在美国,你会渐渐了解到,美国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非常真诚的。

那么,中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我不行,我不行。即使心里觉得自己行,嘴里还是习惯说我不行,我不行。这个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两种态度的差异背后是文化的不同。其实无可厚非。含蓄自有它智慧和美丽的地方。不过,美国人的这种真诚也有它很珍贵的地方。它容易让人形成自由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起来看看莎莎的故事您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

女孩:“我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我不能再等了。”

莎莎的妈妈介绍说,莎莎在5岁的时候就展现出对时装的兴趣。

Olivia Martinez:“她总是喜欢不同类型的礼服。有一天,她开始说,我觉得我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她开始设计自己的作品。”

5年级的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内容是行业介绍。并针对这一课题,给予了辅导。莎莎当然是选择了时装设计。

“她列了一个单子给每个人,要写出收入是多少?为什么你想成为时装设计师?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是否需要上其他学校学习?”

老师要求学生了解各行业的收入情况。莎莎展现了她的独到之处:“如果你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你知道你的收入是多少。时装设计师,我不知道我能有多少收入。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做的事有点难,因为你不知道你能卖多少服装,多少样式,能挣多少钱。”

时装行业收入不稳定,变数很多,作为家长,他们是怎么考量哪?

“即使时装这个行业真的不行了,她应该还有其他的技能开辟市场。就像她想拥有自己的公司,所以我告诉她,如果你想这么做,你就必须要学商业课,不是仅仅限于时装部分,而是要包括商业。而这些技能也是很有市场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莎莎做了很多功课。

“我有28个芭比娃娃,我喜欢为他们制作礼服。他们有些现在还没有穿我做好的衣服,但是通常他们是穿我做的衣服。这件是用胶带做的,我的祖母帮我做的。这件是平时上学穿的。这件是用枕头套做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喜欢用特殊的材料制作礼服。”

虽然才9岁,但是莎莎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深造做准备了。而父母的帮助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莎莎:“哇,我喜欢FIDM,我要上FIDM。”

莎莎的妈妈:“基本上我支持她做的任何决定,只要是合理的。我给她机会去做研究,要求她去找不同的学校,自己决定哪一个最适合她。让她有自主权。每次她取得了一点进步,就鼓励她,如果她付出了努力,我会说她做的很好,赞美她。所以我觉得在这些方面我可以帮助她达到她的目标,实现她的梦想。对她要有很高的期望,并赞美她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的努力。”

莎莎:“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

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人,大部分都认同美国的教育是一个“爱”的教育,体现在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学校和社会之间,都是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即便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们看到的是进步的一面,适时的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美国人对学习的概念也和东方人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几段我们在制作这期节目中听到的有趣的经历。

Marcie:“拿到成绩单,冲出来的时候,他的妈妈说:太棒了!你拿到C了。你知道,那你要怎么讲哪。那个孩子就是很开心,抱他妈妈。”“他们看到的是他的进步。后来这个孩子做了蓝带的厨师,他进了法国的一家蓝带的厨艺学校,他去学做,他在五星级饭店,现在在做分子食物。我就是说,这种东西是行行出状元,而且也没有像说你一定要做什么行业,这就是东方父母喜欢这样子去激励孩子。啊!你要做医生,做什么的,将来才能赚多少钱什么的。他们不是,他们是说,你要做哪一行都可以,可是哪,你就说对社会有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

Yvonne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年她5岁的儿子第一天上学,坚持要带玩具去学校。Yvonne很怕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但是老师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哪?

Yvonne:“她说你带这个玩具,他会拿出来玩。可是你有没有想到他会拿出来玩,我会教他去分享这个玩具。这个东西对他是一种受益,可是对其他孩子也是一种受益。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我把这件事跟我们的一个在北京的朋友说了,她说你可不知道,同样一件事发生在我们家孩子,北京孩子身上。同样的,一边大的孩子要带一个小汽车上学,老师说死不行。这个孩子第一天上学就哭啊,以后再也不想去学校了。是很不一样的教育。”

Yvonne自己是小学六年级时来美的,她最喜欢周末学校不留作业。

Yvonne:“我们从中国来到这边很大的一个反差就是周末没作业。你知道吗,周五、周六、周日都没作业,一周七天,三天都没作业。那个时候家长就跟老师有这个反映了。老师说,你知道吗,他们,我希望孩子啊在心里带回去的东西远远是比课本带回去的东西多得多。他说你知道,你可以教孩子的东西很多、很多,并不一定是非的在书本上的那个学习才叫学习。你带孩子出去玩,也是教他学习,也是教他很多东西,让他看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他没有看过的东西。”

苏松最欣赏美国老师的开放精神。当年来美上大学,历史课上他指出了教授的错误,然而结果却令他十分感动。

苏松:“老师说,苏松,你到书店去看一看,看一看我教的那本书,你不用买,你就是翻一翻看看,我把你的名字写在里边了。他再版的时候,把错误的东西都改正了。他说,感谢苏松同学帮助我指正了我的教科书的错误。”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恰到好处的表扬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带来的是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特长,并创造机会让它得以发挥,孩子们就会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用努力进取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走进美国的教育体系,我们发现其实美国精神很简单,一句“你可以做到”甚至就可以概括。那么,这句话,与其说它在预计一个结果,不如说它是在给予一种珍贵的助力。一种几乎每个人都渴望和需要的珍贵的助力。那么,从今天起,就请对你的朋友,你的孩子,你身边的人,真诚的说一句“你可以做到”吧!

转自《新唐人电视台》

相关新闻
笨小子变天才 迪士尼动画师:找出孩子生命中钻石
【世事关心】生死之间2013版(一)
【世事关心】生死之间2013版(二)
【世事关心】生死之间2013版(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