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叫停棉花临时收储制度 棉纺企业不买账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3月25日讯】今年9月,对棉纺织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即将停止实行,但棉企外逃势头未减,企业家称对中共棉花政策心有余悸,纷纷表示,这些政策就像企业头顶的堰塞湖,迟早会肆虐而下,发出致命一击,早逃才有希望。

2011年3月份开始,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大跌,2011年9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启动,当市场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中共敞开收储棉花,人为稳定棉花市场。这种方式是计划经济干预市场的体现。该政策执行至今弊端尽显,被迫将于今年9月终止,将在新疆试点棉花直补。

由于棉花收储政策,棉花价格未与市场接轨,近几年国际棉价持续走低,呈现内高外低趋势。调查显示,2014年2月,每吨价差达4800元,2013年差价甚至在6000元以上。国际棉花价格便宜,企业选择直接进口国外棉花,但棉纱进口却有配额限制,缺口部分不得不使用大陆棉花,这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大陆和国际棉花差价在每吨2000元左右时,企业能保持竞争力,目前的价差已远远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利润下滑导致经营困难。

目前,中国大陆宏观经济大环境差、经营困难利润降低、而成本与税负又居高不下。面对大陆持续上涨的棉花价格,不少棉纺企业表示选择将工厂转移至海外,搬到东南亚、非洲、美国的地界上去。以保证企业的效益。这或更使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有网民评论:“保护了棉农,毁了棉企,后者可是雇人大户,搬到国外国内就业怎么办”,“一个棉花价格毁了一个产业。这种事只有在精于宏观调控的计划经济才会出现。”

(责任编辑:杨伟昌)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三风险难解 政策刺激也乏力
大陆楼市格局逆转 一线城市无免跌金牌
外媒:忧经济放缓 中共加快建设项目
第一季度经济下滑成定局 陆企抱团出逃海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