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三个领域面临危机 政府没招干瞪眼

人气 1

【大纪元2014年05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古春秋报导)目前,大陆地方政府在大规模基建过程中形成多重债务关系,使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影子银行相互捆绑。外媒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基建投资的过度依赖,在目前的房地产、银行信贷全面收缩的情况下,正在结束。分析认为,这或将引发三个领域的危机。

三重债务关系

5月19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以鞍山市劳动路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报导大陆地方政府债务、公司债务和影子银行之间的关系日益相互捆绑。

报导称,鞍山劳动路保障性住宅项目造价人民币13亿元,由建筑商同意垫资建造,鞍山市在工程竣工后支付资金。鞍山市政府因财政困难无力支付,只好利用影子银行,通过一只信托来筹措应付款项,并向该信托的投资者承诺了较高的利率。

这种方式被称为“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策略,越来越被债负沉重的地方政府普遍使用,通过影子银行支出融资的做法也大量出现。

麦格理投资管理公司(Macqua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驻香港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勒科尔尼(Sam Le Cornu)说,无论是建设-移交交易还是影子银行业务,这些问题的风险不在于行业大小或是债务规模,而在于快速增长的同时缺少监管、法规和资本储备。

从2010年到2013年,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了67%,其中“建设-移交”交易和信托产品占了40%。如今,这两项合计占地方政府债务的16%,而在2010年,这一占比为0。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从2009年底到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的公司债务增加了97%。建设-移交交易的利用加大了债务规模。

三个领域面临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5月14日报导,中国经济增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度,令人瞠目结舌。分析认为,这种方式将可能以若干种方式终结,或引爆三个领域的危机。

首先,现金短缺的大开发商面临冲击。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转能力越来越差,造成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大幅降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说,去年底,随着债务不断增多,越秀地产、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园集团、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收入以及利润率遭受损失。分析人士说,规模较小、没有上市的开发商将几乎注定出现更多的违约和破产情况。

其次,在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一旦开发商停止买地开建新楼盘,依靠卖地来还债的地方政府将出现现金流转问题。分析人士说,政府或许会要求国有银行用“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处理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但是,旧债新偿的做法将损害银行增加放贷的能力,从而恶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收紧银根的融资环境。

第三,资金紧张不仅直接冲击房地产业,更使包括钢铁业、铝业、铁矿石开采以及煤矿开采企业等重工业受到影响。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负责亚太地区业务的首席信贷官迈克尔•泰勒警告说:“信贷环境收紧有可能会造成比目前预期还要大的经济影响。在这种下行局面下,中国信贷市场将出现流动性困难。”

泰勒的一份报告表示:“去杠杆化时期通常在经济上讲是很痛苦的。考虑到中国信贷繁荣的庞大规模,决策者面临的一个异常艰钜的挑战就是在逐步去杠杆化的同时避免经济急剧减速。”

5月17日召开的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新供给金融圆桌”首期会议上,中共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给出的测算结果是:2012年中国非金融类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06%,2013年进一步增至109.6%,远高于德国的49%、美国的72%、日本的99%。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超5万亿 或危及经济安全
地方负债多 中国经济风险高
中国地方债将达12.5万亿 风险或3年内爆发
彭博社:中共严重低估地方债 危机远胜欧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