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华人名人录系列报导之二:著名翻译家傅雷(上)

莘莘学子 法国情怀

文/李婉清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6月10日讯】186封家书汇集成册后,曾感动并继续感动数百万的读者,这本《傅雷家书》的作者也被誉为“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就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傅雷也是留学法国的华人精英之一。

留学法国 青年俊才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4岁那年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之后由母亲李欲振抚养成人。傅雷就读高中期间正值军阀纷争,一心向往去艺术之都法国深造,得到母亲应允后,1927年底,不到20岁的他来到法国留学。

留法之前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傅雷首先在法国西部贝底埃市(Peitier)学习法语,因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刻苦,半年后便如愿考入著名的巴黎大学,主修艺术理论,同时辅修美术史和艺术课程。为了最大限度的汲取欧洲的文化艺术营养,他经常去巴黎和南欧众多的艺术馆、博物馆,观摩美术大师的佳作,同时还去各地实地考察艺术圣地,并广泛接触文化、艺术界的人士。

留学期间,傅雷深受法国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的影响,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延伸在对儿子傅聪的培养上。果然,日后傅聪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演奏家。

著作丰厚 艺术根底扎实

傅雷留学法国仅三年,却被公认为中国人了解法国文学最重要的翻译家,这与他的先见之明不无关系,他明白翻译是提升法语水平的非常好的方法,留学法国不过一年有余,1929年夏,傅雷便完成了第一篇译作《圣扬乔而夫的传说》。

1932年学成后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和法语。在美专两年期间,傅雷翻译了《罗丹艺术论》,作为美术讲义,同时又编写了《世界美术史讲义》。

1933年9月傅雷母亲病故,加之他个性嫉恶如仇,动不动就可能触犯人,便决定辞去教职,从此在家专心翻译。

从1929年第一部翻译作品问世,到1966年傅雷含冤去世,37年间他一共翻译了三十多部法文著作,主要作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以及巴尔扎克的多部传世之作,的确,“没有傅雷,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傅雷的为人

说到傅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严肃、认真,他对孩子也严格要求,老友楼适夷曾这样形容:“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好友杨绛这样描述傅雷“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傅雷性格耿直,杨绛在《记傅雷》一文中如是形容“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
妻子朱梅馥这样评价傅雷“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德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目前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已超过四万,一个世纪多以来,一直有华人来到法国深造,其中不乏在各方面有所建树之人,本期为您介绍的是中国近代诗人戴望舒。
  • 美国第一名嘴塔克·卡尔森因敢言遭封杀;前美国之音总监之子成保守派媒体斗士;联手川普马斯克坚守媒体真相阵地。
  • 陈云裳福慧双全、进退自如的一生,既有云霞蒸蔚的绚丽多姿,又有光风霁月的明净清爽……是远比娱乐圈的绯闻婚变更适宜年轻姑娘眺望的风景。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迪士尼改编成颇具女权色彩、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级英雄。而神州千古传颂的木兰则是忠孝节义、智勇双全、贤淑高洁的化身。虽然战功赫赫、封为尚书郎,木兰还是辞官隐退,回归传统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知识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聪。他小时候跑去看过枪毙“反革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种场面,“回来吃不下饭。”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夏济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 李欧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学术、感情,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五六十年代美国汉学界的各路人马,也纷纷登场。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难得的平生知己。他们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学,终于夏济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脑溢血过世,横跨十八年,从未间断。不论就内容或数量而言,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要事件。在历史惘惘的威胁下,夏氏兄弟以书信记录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论文艺,饶有魏晋风雅,尤见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学导师夏济安夏志清,二人的书信集比美苏轼苏辙的诗歌往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挚动人。《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不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记载了当时的文艺思潮,二人的文学评语,启人深思,弥足珍贵。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 ── 夏济安、夏志清 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