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揭露文革真相的澳洲汉学家李克曼

人气 58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8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马颖慧综合报导)汉学家李克曼(Pierre Ryckmans)今年8月11 日在堪培拉去世,享年78 岁,作为澳洲前总理陆克文大学时代的中文老师,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很多著作以大量客观而常识性的证据、独到的见解和 犀利的言辞,击碎了当时在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所流行的,对中共文革类似于狂热的迷恋,因此而被尊称为:揭露文化大革命本质的汉学家。

李克曼先生的中国情结

《澳洲人》报用“比利时出生、会说法语住在澳洲”的著名汉学家来形容李卡曼先生,这可能是因为李克曼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在比利时长大,有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比利时鲁汶大学(the University Catholique de Louvain)的学生时代给了他某种启迪。

他在接受澳洲国立大学的Daniel Sanderson采访时说:“在鲁汶大学,我得以与很多来自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校友和朋友接触,与他们进行的很多识性辩论丰富了我的见识,远比当时大学中的课程更重要。”当时他的专业是法学和艺术史。

他于1955年5月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中国之游激发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他说:“这次访问让我强烈地感觉到,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个世界中,不了解中文和无法直接接触中华文化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而且直到现在我也持这个观点。”这可能正是后来他下功夫去翻译《论语》的原因。

出于了解和更深层体悟中华文化的渴望,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李克曼决定去学汉语, 然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西方人是不可能在中国大陆学中文的,因此他转道台湾。他在此次台湾之旅中遇到了他的夫人张涵芳女士,并且喜结连理。他随后在香港和新加坡居住了十二年。

他庆幸自己的这段阅历,他在采访中说:“现在回头想一下,我才意识到,如果在1958年(我大学毕业之后)到1970年(我离开香港)期间,我真的能够如愿前往中国大陆, 我绝不会见识我在中国周边这些国家和地区所近距离接触到的、观察到的和体悟到的,丰富而多样的中华文化。”

揭露文化大革命本质的汉学家

在香港期间,他阅读了很多对中共官方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报导,也耳闻了很多从中国大陆逃亡香港的、原本支持中共的人对于了中共的文化大革命的看法。这段亲身体会,让他对中共挑起的狂热的文化大革命有了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认识,也促成了他于1971年出版的《毛主席的新衣》(Les habits neufs du président Mao)一书。为了防止成为一个“不受中国欢迎的人,”无法再进入中国,这本书他使用了笔名西蒙•莱斯(Simon Leys)。

作为比利时大使馆的文化随员,他于1972年在北京居住了六个月。这六个月的耳闻目睹,又引发了他于1974年出版的第二本书《中国的阴影》(Chinese Shadows)。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文革的残暴令他愤怒,西方社会对文革的盲目欢喜令他悲哀,他不得不提笔写作来揭露真相。

他回忆说:“1966年以前,我不曾关注过中国的政治,因为当时我对于中国的一切都充满好感,我自然地把这种好感延伸至毛主义上。更何况我的专长其实是艺术史与古典文学, 对政治我知之甚少。但是当我亲眼目睹那些残忍的事实:看到那些被红卫兵拉着游行的人,有的后来被活生生地塞入笼子, 有的被扔进河里,让我意识到毛主义的本质,感到无尽的的恐怖,也让我无法忍受欧洲媒体上出现的那种完全是脱离现实的,对毛主义的盲目赞赏。”

在《中国的阴影》中他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共文革残暴地毁坏北京文化遗产的愤怒。

他在书中介绍,他在北京城中曾急切地寻找他久闻的、北京那宏伟的城门,虽然他知道中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动工拆除北京的城墙。他说:“ 北京城门的拆除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亵渎” 更何况“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拆除北京城门”。

他气愤地指出,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中华文化之美。他写道:虽然毛和他的随从会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中共统治可能会出现放松期,但是共产主义的残暴本质不会因此而改变。

从1970年开始,李克曼先生受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柳存仁先生的邀请,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工作,在随后的23年中,他先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和悉尼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

李克曼先生在接受Daniel Sanderson的采访中表示,他最喜爱的是中国的古典诗歌。 他感叹道:“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人们所能够想像的,最纯粹,最完美的诗歌形式,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语言,能够毫不费力地印刻在你的脑海里。”

他一直建议澳洲学者要学习中文,认为中华文化就如同学术知识一样重要,他说:“(你们要)尽可能地努力学习中文,流利的中文能够帮助你打开中华文化之门,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灵性方面。”

当得到李克曼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法国教育部负责汉语教学的白乐桑总督表示, 李克曼对于西方文化界和汉学界的影响很大,他的每本书都受到人们的瞩目。

法兰西院士巴斯蒂女士则对李克曼先生在中华艺术史和美学方面的学识非常感佩,她说李克曼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法国的很多年轻学者都是因为阅读了他关于中国清初画家石涛(1642-1707年)画作的评析和诠释,受到启发,才开始对中国绘画产生兴趣。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最杰出汉学家李克曼在澳洲逝世 享年78岁
两个惊人的文革现世报实例
澳洲副总理:中共的行为令澳存在安全忧虑
南海问题上交锋 菲律宾总统怼中共少将战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