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蚊虫叮咬别再抓 药师教您正确处理与用药

李郁玫

人气: 3106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8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郁玫报导)天气炎热之处,蚊虫的数量会增多,皮肤就容易被叮咬。被蚊虫叮咬处会产生痒或红肿的发炎反应,有时痒到受不了就一直抓,甚至会抓破皮。到底被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才正确呢?

蚊虫叮咬分为两型态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药剂科药师陈丽如说,被蚊虫叮咬一般分为两种型态:一是在被叮几分钟后,即有剧痒、膨起、红斑等变化,大部分会在1~2小时后消失;另一种是迟发性过敏反应,通常在被叮咬数小时后才发生,会长出丘疹和水泡,需好几天才会消失,甚至需要就医。

局部冷敷可暂缓痒感
陈丽如表示,如果被叮咬处实在痒到不行,又怕抓到破皮,可以先将局部冲冷水或使用湿毛巾冷敷,让该处的微血管收缩,能达到暂时消除痒感的效果。

止痒消肿用药介绍与叮咛
市面上用来擦蚊虫叮咬的药膏有哪些?陈丽如说,这些药膏大致分为三类:
1. 引赤剂
常见成分包括薄荷脑(menthol)、樟脑油(camphor)、丁香油(clove oil)、尤加利油(eucalyptus oil)、甲基水杨酸(methyl salicylate),这些成分会添加在面速力达母、万金油、白花油、绿油精等具有清凉感的产品中,擦了可以暂时止痒,但消肿效果有限,所以比较适合轻微的蚊虫叮咬。这类产品因为种类多,成分也多,为避免发生皮肤过敏,在使用前建议先抹在手臂内侧测试一下。此外,这些成分具有刺激性,要避免涂抹在眼睛、嘴巴周围、有伤口的地方;罹患蚕豆症、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要避免使用含有薄荷脑、樟脑油、甲基水杨酸、冰片等产品。
2. 抗组织胺
常见于含有Diphenhydramine HCl、Chlorpheniramine maleate成分的药膏,主要能直接拮抗引起皮肤过敏的发炎反应,达到止痒效果。通常被叮咬后会无法克制地用手去抓,除了容易感染,长期下来也可能变成慢性的结节性痒疹,这时医生会考虑开口服的抗组织胺来止痒,但服用抗组织胺药物会有副作用,常见如镇静、嗜睡、心悸、头晕、口干等现象。
3. 类固醇
常见于含有hydrocortisone、dexamethasone、prednisolone成分的药膏,是具有消炎与止痒效果更明显的药物。若出现严重红肿、冒出小水泡时,使用这类药膏,能让肿胀地方较快消退,但是特别要注意类固醇药膏是藉由降低皮肤免疫力来消炎,因此不可擦在已经抓破皮的伤口上,以免更容易感染细菌。含类固醇的外用药膏因吸收量极少,因此不必担心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局部皮肤可能产生萎缩、多毛症、血管扩张、瘀青、痤疮,甚至霉菌感染。若产生迟发性过敏反应,这时医生会考虑开口服的类固醇来做治疗。

另外,中药紫云膏对于蚊子叮咬的红肿也有效,其成分包含紫草、当归、麻油、黄蜡等,有些会加入少许冰片。紫云膏可以清热解毒,因为紫草可以抑菌,冰片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日后疤痕产生,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陈丽如提醒,不管使用哪一种类型的药膏,都只要擦上薄薄一层,一天涂擦于患部2~3次,若是涂太厚不但浪费药膏,还会造成皮肤透气不良。在涂擦2~3天后,患处痛痒感仍没有减缓,就要请专业皮肤科医师诊断,切勿自行购买药品来涂擦或服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