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补阙拾遗

程实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60
【字号】    
   标签: tags:

【释义】阙,通“缺”。成语“补阙拾遗”用来形容补录遗漏、缺失的内容。

【出处】《晋书.张轨传》

西晋后期,汉常山景王张耳第十七代孙张轨,占据凉州,很有声望。张轨死后,世子张寔继承了他的位置,晋愍帝下昭书封他为西中郎将、凉州刺史、西平公,统率西凉州兵马。

张寔望像他父亲一样,把西凉治理得很好。当时西凉连年大旱,百姓闹饥荒。张寔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于是下令:“我常常希望有人劝戒,来弥补我的不足。从今以后,凡是当面批评我的过失的,我将用帛(一种素色的丝织品)来酬谢他;用书信指出我的过失的,我用竹筐装着锦绣报答他;在市集上指责我的过失的,我将送给他羊和米。”

命令下达后,马上有一个叫隗瑾的下属进谏说:“圣明的君主,都在朝廷设置谏官,来纠正不符大理的事;并且依靠辅佐的大臣拾遗补阙。现在事情不分大小,全由主上一人决定,臣僚们由于畏惧主上的威严,而不敢不服从,事情无论好坏,全归到一人身上,下属无法分担责任,这样,即使赏赐1000两黄金,也不会有人进谏。”

张寔队为隗瑾说得有道理,给了他重赏。由于张寔虚心听取意见,凉州很快得到大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