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民营钢企被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

人气 14

【大纪元2014年09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古春秋报导)陆媒今天报导,四川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川威集团面临困境,或将进行司法重组。报导称,川威陷入如此困局,与当地银行抽贷不无关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6月,部分银行收贷2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使企业缺少维持基本生产的运转资金。

四川川威集团资金链紧张 或将进行司法重组

陆媒《经济参考报》9月25日报导,今年3月25日上午,川威集团成渝钒钛公司炼钢厂7号高炉刚运行不久,发现存在技术缺陷,需不断检修。而作为川威旗下的主体企业,成渝钒钛从3月开始全面减产,只剩下老区两座小炉点火运行,钢产量由日产1.5万吨跌至2000多吨。

厂区55岁以上的男员工、45岁以上的女员工由于生产下降实行退休。其余通过业务培训、轮休等方式分流。全厂职工几乎全部降薪,最困难时全厂有一半员工每月仅领取基本生活费。

川威集团7月3日宣布,因前期在成渝钒钛项目新区建设中投入较大,债务负担过重,加之银行收贷及钢铁行业不景气,公司出现严重资金紧张,或将进行司法重组。

银行抽贷致使企业缺乏维持基本生产资金

作为地方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数十家银行机构多年以来一直与川威合作,此次川威陷入崩溃边缘,和银行也有关系。

据有关银行提供的数据,2009年以来,川威在成渝钒钛新区建设过程中设计产能不断扩张,总投资从60亿元增至110亿元,扩张部分的资金绝大部分通过关联公司短期融资解决。整个集团资金短贷长用情况突出,不仅增加了财务成本,而且使企业长期处于不间断的倒贷状态,一旦有银行抽贷,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

数据显示,2013年川威公司含钒钢材平均售价每吨在3100元左右,生产成本却高出近50元。价格倒挂加上财务费用,不仅无法盈利,反而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今年以来,钢铁价格继续下滑,含钒钢材不含税均价一度跌至2700元,川威钢材生产亏损严重加剧。

前文所述那台停产检修的7号高炉,或许构成多米诺第一张骨牌。作为钒钛综合利用项目的核心生产设备之一,其停产导致企业实际产能大幅下降,直接影响银行对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

一些中小银行开始对川威抽贷,恐慌心理随即蔓延,造成更多银行加入抽贷行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6月,部分银行已收贷20多亿元,致使企业缺少资金维持基本生产运转。

民企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多名川威管理人员表示,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一直高企不下。企业转型建厂需要大笔资金,川威并没有涉足成本畸高的民间借贷,而是依靠银行贷款和金融产品。即便如此,由于多数银行放款前要求企业“做回报”,导致资金利用效率较低,实际财务成本升高。

川威财务人员解释,以某银行给公司做敞口银承1000万元为例,先要求打1000万保证金,再开出2000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息按7%年息算,该笔融资成本为:(贴现息2000×7%+开票手续费2000×0.05%×2-存款利息1000×3.08%)/1000=11.12%。

这还只是目前成本最低的操作模式,多数银行要求保证金比例还更高,或另外开全额,贴现利率也不稳定,部分银行还收取财务顾问费等费用,导致综合成本达到13%至14%。从2013年的核算情况来看,集团合并报表体现的平均利率水平在15%以上。

责任编辑:姜斌

相关新闻
北京维稳面临新挑战: 民营企业家
时代:财富轻易被剥夺 中国富豪担忧安全
未普:中国民营企业家为何加速移民?
民营企业家被杀被抓 中国第三波大规模移民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