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负效应 德国通缩丹麦负利率

人气 4

【大纪元2015年01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受油价下跌导致能源成本减少9%影响,德国1月消费者物价较前月下滑0.5%(去年12月为微增0.1%),为2009年9月以来首度衰退,成了欧元区最后一个陷入通缩的国家。据彭博社调查,分析师估计周五(31日)将公布的欧元区1月物价将下滑0.5%,实际跌幅可能超出预期。

《金融时报》报导,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拉默(Jörg Krämer)表示,德国的通缩数据意味着欧元区此时的物价有下跌风险,油价下跌则意味着欧元区的通胀在秋季前将停留在零轴之下。欧元区去年的物价已呈现0.2%的跌幅,19个会员国有12国物价下跌。

欧洲央行上周推出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QE),意在解决恶性通缩的威胁。但德国1月物价的年增率为负0.3%,显然与欧洲央行(ECB)的政策目标上涨2%渐行渐远。

油价下跌很可能推动德国等欧元区经济强国的消费支出,但风险是物价的持续下跌会让消费者延缓购物,让原本虚弱的消费需求更加恶化,也让欧元区央行的决策更加困难。

BBC新闻网报导,欧洲经济现正处于多事之秋,除了德国出现通缩外,丹麦央行也在一周内两度降息,银行的资金存放央行非但没有计息,还要付给央行0.5%的利息,丹麦已明显出现负利率。

德国通缩和丹麦的负利率很有关联,因为丹麦35年来的政策就是将其货币克朗(krone)贴近欧元或欧元的前身德国马克,当欧洲央行采取货币宽松动作打击通缩时,欧元随之重贬,投资人涌入克朗等货币避险,导致丹麦央行的固定汇率政策倍感压力。

丹麦央行的降息是为了缓解此一压力,但克朗升值预期心理若迟迟无法消除,难保丹麦会仿效瑞士央行的做法,突然宣布放弃固定汇率,进而导致克朗瞬间飙升。瑞郎脱钩欧元消息一出,瑞朗兑欧元曾一度升值33%。

责任编辑:李玉

相关新闻
仿美版印钞 中日欧恐没对症下药
分析:大陆通缩风险恐波及世界
强势美元助通缩 股市缓涨吹大泡沫
瑞士央行意外推出负利率 防避险资金流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