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心思食意】写食经者的剖白

图/文:以希

人气 5

【大纪元2015年01月06日讯】 第一次与大纪元的读者们携手踏入新的一年,确是值得兴奋,希望2015带来的是和谐满足与喜乐。
 
年终前一次饭聚,某朋友打趣着问我:“我经常上馆子吃饭、非常爱饮爱食也喜欢下厨,对美食烹饪一样有研究,是否跟你一样都是食家?”我的答案:“你当然是!”任何上馆子时会叫菜、上市场会买菜,坐下来会吃喝的人士都是食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经常在空气中分享与饮食有关的一切照片者,亦属食家!Foodie(食家)是流行词语,也是社交语言,有花费能力或是社交传播高手,喜欢吃饭时拿着手机不停将食品照传出去者,都有资格当食家。
  
我嘛,反而不是食家,而是一名以餐馆饮食业为工作对象的“填格子”动物!因是职业,故得经常与饮食为伍;既是自由工作者,便要更加抓紧。去学习研究,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饮食空间,这应该是写食经与做食评人的应有态度!我的所谓工作哲理一点也不复杂,横竖要做,何不认认真真,要求严谨,从中取乐?还得冒着体重不住上升之险,何妨吃得快快活活,敬业乐业!
  
趁新年度的开始,且在此剖白一些我对餐馆的基本要求,看看读者诸君同意否。顺便分享数则也许你也碰到过的上馆子的趣事,
  

通爽干净的正门:

到温哥华旅行的一位香港饮食业前辈问我:“开门营业,大门亮丽光鲜流通是形象代表,也是所谓的风水!何以这儿地方大空间多,却见到不少亚洲食肆的正门入口里里外外总是乱糟糟的?”我语塞。
  

茶楼茶要靓:

泡壶靓茶是上茶楼的享受之一,可惜从茶壶里倒出来是温热淡茶的次数是愈来愈多,茶费却照收。有位部长不耐烦地说:“等水滚要时间,你等不等?”
  

饭要热:

上馆子吃的饭未必一定新鲜热辣。

上中国餐馆,吃到一碗或一碟热饭是应该的吧?曾在某茶楼吃到一碟似是别的食客退回的温凉炒饭,放在厨房一段时间,未有翻热便端上我们的桌上。温东某饭店端来的一碗白米饭看得出是送进微波炉“叮”热的隔夜饭,一下子便又干又温。要求老板娘可否拿来一碗新鲜的热饭,她答道:“吃和菜而已,何来这么多的要求,难道将旧饭都倒掉?”便转身离去。

你自己跟师傅说:

到某高级酒家吃晚饭,师傅下手太重,有些菜肴实在咸得过分,于是告知经理。他笑着说:“又不是我做的,不如你自己跟师傅投诉去!”
  

不用泡茶:

另一位饮食传媒业者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她与好友上某超高价酒楼写宴会菜单,虽只有三数席,却每席千多元。酒楼经理与两人在角落坐下,对侍应生说:“不必泡茶,来壶滚水便可,她们来写菜单而已,不是来饮茶的。”
  

对不起,我不清楚:

知否这是什么?侍者也未必知晓。
  
 

餐馆经常推出是日精选、厨师推介等餐目,当席的楼面人员必需知道是什么。曾在某意大利餐馆花了十多分钟来叫菜,当我们问“今天是什么汤?意粉的做法?主菜是啥?有何素食?”等有关是日餐单的问题时,对方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我不清楚。”然后跑去后面问厨房,如是者前后走问了四五回,同行的女友终于忍不住说:“一开始时为什么不写下来?”他显出一脸的愕然:“我怎么知道你会问这些问题?” ◇

责任编辑:邓林

相关新闻
【以希心思食意】西岸月饼一样甜
【以希心思食意】越南菜“棒”得传统
【以希心思食意】奥谷您好!
【以希心思食意】甫芳诗 (Provence) 献上蕃茄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